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蒙斋赴召六首·其四》
《送蒙斋赴召六首·其四》全文
宋 / 包恢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惟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著,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愿言其吉凶,大辟天地闭。

(0)
注释
扶颠:扶持危难。
持危:维持危局。
大势:天下大局面。
拨乱:平息混乱。
存亡:存续或灭亡。
大计:重大决策。
兴替:兴盛衰落。
马援:东汉名将。
不屑:看不起。
黠羌:狡猾的羌族。
大经济:大政方针。
根木:根基深厚的势力。
弈棋:下棋。
大辟:生死大义。
翻译
扶持危难的局面,在于把握天下的大势。
平息混乱,决定存亡,在于国家的重大决策。
在具体的事务中,不足以决定兴衰更替。
像马援这样的官员,对琐碎之事也看不上眼。
只有豪门大族和狡猾的羌人,不能容忍任何违背。
更何况作为公卿之人,应思考的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如今豪门大族和黠羌的势力,比汉代还要强大。
但其中仍有根基深厚的势力,需要加强保护。
治理国家就像下棋,败局已定如同逝去。
若有一招得当,失败就能转为胜利。
必须懂得权衡轻重,这是道德的准则。
确实不易预测结局,智慧如圆,神秘如卜筮。
希望你能预知吉凶,这关乎天地间的生死大义。
鉴赏

这段文字似乎是一首诗的片段,但它并非出自传统中国古典文学,而是带有一定现代汉语特点的文体。从用词和句式来看,它可能是近现代或当代某位作者的作品,或者是对古诗进行了一定的改编。

在这段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国家大势、国事重担以及个人责任与担当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忧虑和批判,以及对于历史变迁的洞察力。文中提到“扶颠而持危”、“拨乱而存亡”,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责任感。

然而,由于这段文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古诗,因此在鉴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需要对传统中国古诗进行鉴赏,建议提供出自唐宋等朝代的经典作品。

作者介绍
包恢

包恢
朝代:宋   字:宏父   号:宏斋   籍贯: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   生辰:1182-1268

包恢(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
猜你喜欢

惆怅词八首选六·其二

狂名虚并艳名豪,从此人间话薛涛。

顾曲泥翻金络索,疗愁亲酌绿葡萄。

九华语罢鸡香进,七步吟成羯鼓高。

今日征西车马里,收将钿盒出弓刀。

(0)

述菊·其二

离宫峙赤阪,国主开秋会。

殿香黄花前,池明丹枫外。

群胡掉臂来,牛酒肆啖嘬。

先生独微叹,霜英谁解秽。

横滨有名园,林谷颇映带。

花时不辞客,异种亦不卖。

川和尝一往,其盛又数倍。

中途遇雷雨,当垆笑我辈。

不如坐寒斋,一月可相对。

从渠各烂漫,妍丑置弗怪。

虽然不解饮,旷怀天所醉。

人生何者难,难在同臭味。

使我重怀人,斜街来梦寐。

(0)

哭周实丹烈士

龙性堪怜未易驯,淮南秋老桂先焚。

三年讵忍埋苌叔,一语无端死伯仁。

嚼血梦中犹骂贼,行吟江上苦思君。

新亭风景今非故,遗恨悬知目尚瞋。

(0)

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其七

国土同孤注,君王类置棋。

金轮篡唐日,叔带乱周时。

弧眼哀褒姒,衣冠孰柬之。

人谋虽欲盗,天命岂能违。

(0)

秋兴,再叠前韵

萧萧木叶下江头,猿啸天高万里秋。

北方佳人真绝世,南国红豆最牵愁。

竟教异路伤风马,为惜前盟问海鸥。

是果是因谁料得,偶然郭李又同舟。

(0)

乙己春闱谢戴醇士前辈画竹

余少沦践贫,学书等画漫。

中岁愉太仓,误为金紫绊。

文字虽所攻,浅尝不能半。

迩来又十年,抛弃如土炭。

岂谓选佛场,谬来事襄赞!

列仙盛瀛洲,腰鱼何璀璨!

禁院扃重帐,沉沉窅挂观。

键户无一营,驰笺斗豪翰。

蘸蓝扫秋叶,斯须复堆案。

众雏亦好事,奔命极雨汗。

戴嵩圣云孙,三绝天所叹。

干谒填其庐,铁门说三换。

朅来困棘闱,逢人丐脱腕。

为余写新竹,风筠兀缭乱。

呵壁呼者可,笙采何足算!

我虽不解画,嗜古颇知岸。

但得琴中趣,何必工抑按。

为报青玕玕,微诗庶一粲。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