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黄元董赴廷试》
《送黄元董赴廷试》全文
宋 / 李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江夏无双最擅名,君家群从总能文。

丹枝只为一门种,黄卷仍收再世勋。

天上鸳鸿方接武,眼前驽蹇漫成群。

蜀军自昔锋尤选,一战凭君静楚氛。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huángyuándǒngtíngshì
sòng /

jiāngxiàshuāngzuìshànmíngjūnjiāqúncóngzǒngnéngwén

dānzhīzhīwèiménzhǒnghuángjuànréngshōuzàishìxūn

tiānshàngyuān鸿hóngfāngjiēyǎnqiánjiǎnmànchéngqún

shǔjūnfēngyóuxuǎnzhànpíngjūnjìngchǔfēn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所作,名为《送黄元董赴廷试》。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黄元董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美好祝愿和深厚情谊。

诗中的“江夏无双最擅名”一句,指的是黄元董在江夏地区享有盛名,其文学才能无人能及。紧接着,“君家群从总能文”,说明黄氏家族中人才辈出,多有人才。

第三、四句“丹枝只为一门种,黄卷仍收再世勋”表明黄元董的文学成就不仅是个人的一时之功,而是能够传承给后代,成为家族永恒的荣耀。这里的“丹枝”指的是皇家或高贵的血统,“黄卷”则是古人书写文稿用的黄色丝线捆绑的纸卷,代表着学问和文学作品。

诗的下半部分转向对黄元董赴京考试的期待与祝福。先是“天上鸳鸿方接武,眼前驽蹇漫成群”,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描绘了黄元董即将参加的科举场面,展现出一种繁华而又紧张的氛围。“鸳鸿”是天上的美好鸟类,“接武”则有达到高处的意味;“驽蹇”形容人或物走路不稳,意指考生们步履维艰,但最终汇聚成一个个参与考试的小组。

最后两句,“蜀军自昔锋尤选,一战凭君静楚氛”,则是对黄元董在科举考试中能够一举成功的期望。“蜀军”指的是古代四川地区,历来出产英才;“锋尤选”意为选拔最尖锐、最优秀的人才;“一战凭君静楚氛”则是希望黄元董能像曾经那些在战争中一举成功的英雄一样,以其才能平息四周的不安气氛。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友人学识和文学成就的赞赏,也表达了一种对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李吕
朝代:宋   籍贯:记诵过   生辰:1122—1198

李吕[1122年~1198年]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
猜你喜欢

和陈图南州学石柱题名之作三首·其三

匠氏磨砻用力勤,先生序引亦清新。

尺书已报泥金帖,丹字仍题衣锦人。

桂籍共誇亨有路,泮林无倦诵于春。

东川素与西川敌,又见荣名上翠珉。

(0)

送荣咨道

并府最多士,朋游皆喜君。

小官虽困俗,秀气自凌云。

道远车方轧,风高酒未醺。

亲闱极西望,薄霭似秋汾。

(0)

苦寒

朔风屡起声驱雷,浓霜不许晨晖开。

天高地远橐籥动,凝然一气从中来。

坤灵至静体坚厚,大罅忽裂如剪裁。

河流迅疾猛如箭,一朝水合铺琼瑰。

山川色势尚惨沮,安恨草木遭衰摧。

群阴交盛固如此,均被和煦何时哉。

传闻西徼有积雪,平地数尺光皑皑。

贼兵夜冻多死者,万众已望穹庐回。

(0)

众乐亭·其二

平芜十顷绿含烟,胜事兴衰已百年。

岛榭漫随民意乐,溪山应喜主人贤。

点妆野趣滩边鹭,彷佛妖容水上莲。

日日流风转谣俗,棹歌长在钓鱼船。

(0)

醉起仙

佩环声动出金华,凤引鸾随入绛霞。

行到瑶台云路狭,侧身趋避玉妃车。

(0)

望淮亭和君锡并简敦复·其二

烟波何处是汀洲,白鸟归来且下楼。

木落更随寒雨尽,山空仍带夕阳愁。

诗筒去是兰亭事,客棹来非剡水游。

我问两人同榜彦,仕方行义若为羞。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