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非黟山,岚霭朝暮浮。
飒然风散之,写出汉宫秋。
黄山非黟山,岚霭朝暮浮。
飒然风散之,写出汉宫秋。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诗人通过“黄山非黟山,岚霭朝暮浮”两句,巧妙地指出了黄山并非特定的黟山,而是泛指黄山的云雾缭绕,晨昏变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变幻莫测的氛围。接着,“飒然风散之,写出汉宫秋”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吹过山林,比喻为风散云雾,仿佛在描绘一幅汉宫秋色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又融入了历史文化的意象,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深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山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赞美。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清代宫廷文学中的一篇佳作。
体希夷。谷神玄牝为基。
气回蹙、三千六百,溯双关、风浪涟漪。
绕金城、泥牛拉凤,度玉径、木马参龟。
七返归真,九还复命,孕成魂圣瑞烟弥。
念般若、不迷三昧,得岸证无为。
超真境、红光素艳,出入相随。
洞天莹、清微洒落,恣阳魂、轻健风驰。
抉神耀、无涯炳辉,总辉开、千古容仪。
清净风光,冲虚活计,浩然一点顿无亏。
放圣变、通天彻地,珠显露摩尼。
如如相、腾腾兀兀,处处瑶池。
雕鹗上云汉,虎豹守天关。
一官游戏,笑向古郢试朱轓。
天下封疆几郡,尽得公为太守,奉诏仰天宽。
万物一吐气,千里贺平安。雪楼高,三百尺,玉栏干。
政成无事,时复把酒对江山。
问讯莫愁安在,见说风流宋玉,犹有屋三间。
请和阳春曲,留与世人看。
具郎号菊山,秀色已衰朽。
潜郎号菊山,清香满襟袖。
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
绝爱陶渊明,揽之不盈手。
后人不识秋,多向篱边守。
璨璨万黄金,把玩岂长久。
西风容易老,回首已如帚。
因潜忆具郎,有泪如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