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生修到扬州住。征鸿本是衡阳侣。裙屐与琴尊。
风流昔日春。萍踪来海上。吟啸声犹宕。
一卷育盦诗。沧桑不可思。
几生修到扬州住。征鸿本是衡阳侣。裙屐与琴尊。
风流昔日春。萍踪来海上。吟啸声犹宕。
一卷育盦诗。沧桑不可思。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词作,由高燮所作,以"菩萨蛮"为词牌,表达了对友人魏育盦诗稿的欣赏和感慨。词中首先以"几生修到扬州住"起句,寓意与扬州的缘分深厚,仿佛是经过几世修炼才得以在此地相遇。接着提到"征鸿本是衡阳侣",将魏育盦比作南飞的大雁,暗示其才华如同雁过留声,远播四方。
"裙屐与琴尊"描绘了昔日扬州的风流景象,繁华而文雅,与朋友相聚品酒论诗的场景历历在目。然而,词人感叹"昔日春"已逝,时光流转,人事如梦。
"萍踪来海上"转而写到友人漂泊的生涯,如同浮萍随波逐流,而他的吟啸之声依然回荡在海天之间,显示出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最后,词人以"一卷育盦诗"点出主题,赞美友人的诗才,同时"沧桑不可思"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既有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尽遐想。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是对友人的赞赏,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画师不肯传风蝶,故作枯乾逞奇绝。
清秋未合结繁阴,深户何曾洒飞雪。
雪里鸭儿苦耐寒,眠沙枕浦白云团。
黄芦槭槭枝叶乾,江头鸣鸭恰飞起,恍如身到潇湘间。
潇湘洞庭云水隔,山路坡陀断行客。
从来冬景画已难,况有翎毛似鹤白。
已觉冰漫稻粱少,更疑水宿溪垠窄。
生平有道付沧洲,今日床头行动色。
屏风主人家近便,我昔曾过浔阳县,田芦野雁尝亲见。
出门解榻定相逢,借我江乡今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