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节青琅玕,葛陂化龙馀。
可以奉君子,不惮捐其躯。
幽人饱藜苋,总以饫膏腴。
食罢掩关卧,鼻息溪云敷。
斗升乞西江,碌碌愧非夫。
五友平生欢,相从归故庐。
无节青琅玕,葛陂化龙馀。
可以奉君子,不惮捐其躯。
幽人饱藜苋,总以饫膏腴。
食罢掩关卧,鼻息溪云敷。
斗升乞西江,碌碌愧非夫。
五友平生欢,相从归故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作品《竹枕》。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高洁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无节青琅玕,葛陂化龙馀。”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无节”可能指的是竹子的节间较远,形容其高洁不染尘埃;“青琅玕”则是美玉的一种,比喻诗人自身如同美玉一般纯净;“葛陂化龙馀”中的“葛陂”指的是野外的荒废之地,“化龙馀”则意味着万物都能返回到自然的本真状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界中万物各归其本真状态的赞美。
“可以奉君子, 不惮捐其躯。”这里的“君子”通常指的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诗人表达了即使是为了这样的人和事业,也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这反映出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不移。
“幽人饱藜苋,总以饫膏腴。”这两句写的是隐居生活的清贫自足。“幽人”指的是隐逸之人,“饱藜苋”形容隐者以野菜为食,生活简单而不奢侈;“总以饫膏腴”则是说他们将收获的粮食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里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自我满足。
“食罢掩关卧,鼻息溪云敷。”“食罢”即吃完饭后,“掩关卧”是说吃饱了就去休息,不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鼻息溪云敷”则形容呼出的气息与山间的云雾相融,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
“斗升乞西江,碌碌愧非夫。”这里,“斗升”指的是量米用的器具,诗人以此比喻自己的微薄之才;“乞西江”则是在向西江(可能是指某条河流的名字)请求或希望得到什么,这里可能是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滋润;“碌碌愧非夫”中“碌碌”形容水流连绵不断的声音,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匮乏感到羞愧,但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念。
“五友平生欢,相从归故庐。”这两句描写了与几位朋友一同过着平淡而快乐的生活,并且共同返回到他们熟悉的居所——“故庐”。“五友”可能是指诗人与他人的深厚情谊,这里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宿和朋友间的情感联结。
综上所述,冯时行在这首《竹枕》中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个人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自己超脱尘世、淡泊明志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