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波渺然,经行如坐禅。
钵收岩上月,瓶贮岛中泉。
鹤鹿衔仙草,蛟龙护法船。
乘桴倘有意,若个白云边。
一去波渺然,经行如坐禅。
钵收岩上月,瓶贮岛中泉。
鹤鹿衔仙草,蛟龙护法船。
乘桴倘有意,若个白云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侣前往闽南修行的场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句“一去波渺然”以波光粼粼的水面起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归静的氛围。接着,“经行如坐禅”一句,将行走与冥想相提并论,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钵收岩上月,瓶贮岛中泉”两句,通过描绘禅侣在修行途中收集月光和泉水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修行的紧密联系,以及对纯净、宁静生活的追求。月光与泉水,象征着清静与滋养,是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映射。
“鹤鹿衔仙草,蛟龙护法船”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鹤鹿与蛟龙分别代表了灵性与力量,它们的存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修行路上的守护与指引。仙草与法船,则象征着修行的成果与方向,体现了对精神成长的渴望。
最后,“乘桴倘有意,若个白云边”表达了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最终的目的地——那片隐于白云之中的理想境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修行过程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禅学的独到理解与深情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