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龄犹失学,汝懒岂吾儿。
名父难为子,贫家未得师。
诗书虽不好,纸笔亦同嬉。
弟妹多欢笑,须令祖母知。
九龄犹失学,汝懒岂吾儿。
名父难为子,贫家未得师。
诗书虽不好,纸笔亦同嬉。
弟妹多欢笑,须令祖母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为儿子洪生日时所作,名为《儿明洪生日示之(其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儿子成长的期望与担忧,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
首句“九龄犹失学,汝懒岂吾儿”,诗人以九岁儿童尚未入学为引,表达了对儿子学习态度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自责,似乎在反思自己是否在教育上有所疏忽。
接着,“名父难为子,贫家未得师”两句,诗人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作为名门之后和身处贫困家庭的孩子面临的教育难题。这里既有对社会不公的感慨,也有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
“诗书虽不好,纸笔亦同嬉”一句,诗人转而描述了儿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虽然对诗书兴趣不大,但仍然乐于使用纸笔进行创作或游戏,这既是对儿子个性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反思。
最后,“弟妹多欢笑,须令祖母知”两句,诗人将话题转向家庭和谐与亲情的重要性。他希望弟弟妹妹们能保持欢乐,让祖母感到欣慰,体现了对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价值观的强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儿子成长的关心与期待,也蕴含了对教育、社会公正、个人兴趣与家庭和谐等多方面主题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家庭教育诗篇。
日影半东檐,靖念空杼柚。
小堂倦缥书,华池厌修竹。
寂寞既寡悰,登城望原陆。
遥山半吐云,岩飙时响谷。
靡靡见虚烟,森森视寒木。
落霞乍续断,晚浪时回复。
远瞩既濡翰,徒自劳心目。
短歌虽可裁,缘情非雾縠。
东城俯春流,余昔钓游地。
忆尝拈落蕊,相偎倚桃树。
叶底避游丝,丛深纳飞絮。
同时四五辈,被服俱美丽。
千金各自携,日暮恣游戏。
但道长如此,焉知老将至。
昨日寻旧游,光景徒自媚。
日肆江海踪,漂零复谁记。
非无桃与李,寂寞千万亿。
春江一棹横飞,趁荻笋初尖,鸭波如縠。
此行真为,双峰耸翠,两湖明渌。
繁华南渡事,剩万柳、搓金梅绽玉。
却还见、处士山前,珠殿压云高矗。
当年落叶西风,记瘦杖才停,短篙争逐。
酒边楼阁,茶边亭榭,眼中犹熟。
僧廊残句在,试细拨、笼烟寻旧竹。
好追取、铁笛风流,更添新曲。
石头城、寒潮来去,壮怀何处淘洗。
酒旗摇飏神鸦散,休问猘儿狮子。南北史。
有几许、兴亡转眼成虚垒。三山二水。
想阅武堂前,临春阁畔,自古占佳丽。
人间世,只有繁华易委。关情固自难已。
偶然买宅秦淮岸,殊觉胜于乡里。饥欲死。
也不管、干时似淅矛头米。身将隐矣。
召阮籍嵇康,披襟箕踞,把酒共沈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