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簌簌低红叶。梧桐影里银河匝。梦破画帘垂。
月明乌鹊飞。新愁知几许。欲似丝千缕。
雁己不堪闻。砧声何处村。
西风簌簌低红叶。梧桐影里银河匝。梦破画帘垂。
月明乌鹊飞。新愁知几许。欲似丝千缕。
雁己不堪闻。砧声何处村。
这首《菩萨蛮·其一》是宋代词人祖可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的画面。"西风簌簌低红叶",通过"西风"和"低红叶",形象地展现了秋夜的萧瑟与凄清,红叶随风飘落,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变迁。"梧桐影里银河匝",以梧桐和银河相映,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仿佛银河洒落在人间,增添了词境的浪漫色彩。
"梦破画帘垂",写梦醒后的景象,画帘垂下,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失落和孤寂。"月明乌鹊飞"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乌鹊的飞翔也象征着离别或思乡之情。"新愁知几许。欲似丝千缕",直接抒发了词人的愁绪,比喻愁绪如千丝万缕,深沉而绵长。
最后两句"雁己不堪闻。砧声何处村",通过"雁"和"砧声"两个意象,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大雁南飞,引发离别之感;而砧声来自远处村庄,勾起了词人对家的深深挂念。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寓情于景,情感深沉。
海风吹发如短蓬,精魄弄成秃鬓翁。
归来已觉阳羡邻里喜,不似雪堂概江空。
六年岁月幪尊中。
何况如今一螺墨,安能及公目如初生犊。
细观此画尤崛奇,两颧巉岩无剩肉。
百年光景春梦婆,人閒遂少天上多。
一炷清香留永日,柰此堂堂不语何。
譬如宝鼎沦洄水,万夫之力那能起。
后来博古彼谁子,犹写雄深吞簠簋。
不然岂徒有三足两耳□□,天地中閒泣神鬼。
□□人之龙,文之虎,人言海内四学士,又云苏门之六子。
洪崖肩高万丈馀,谈笑拍摩何轩渠。
当为谁作前者王,当为谁作后者卢。
诗到圣时不读书,高处岂独煮汤坐团蒲。
岂非迢迢百世下,好事亦写苏黄图。
又非中郎虎贲之有身,又非叔敖身后之□死。
典刑摩诘劣少须,一丈精神三尺素,光芒射人数百步。
布袍便是山谷褐,可能其中有菜肚。
《题自写苏黄像》【宋·龚开】海风吹发如短蓬,精魄弄成秃鬓翁。归来已觉阳羡邻里喜,不似雪堂概江空。六年岁月幪尊中。何况如今一螺墨,安能及公目如初生犊。细观此画尤崛奇,两颧巉岩无剩肉。百年光景春梦婆,人閒遂少天上多。一炷清香留永日,柰此堂堂不语何。譬如宝鼎沦洄水,万夫之力那能起。后来博古彼谁子,犹写雄深吞簠簋。不然岂徒有三足两耳□□,天地中閒泣神鬼。□□人之龙,文之虎,人言海内四学士,又云苏门之六子。洪崖肩高万丈馀,谈笑拍摩何轩渠。当为谁作前者王,当为谁作后者卢。诗到圣时不读书,高处岂独煮汤坐团蒲。岂非迢迢百世下,好事亦写苏黄图。又非中郎虎贲之有身,又非叔敖身后之□死。典刑摩诘劣少须,一丈精神三尺素,光芒射人数百步。布袍便是山谷褐,可能其中有菜肚。
https://shici.929r.com/shici/k5dy6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