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亭永昼喧箫鼓。倚青空、画阑红柱。
玉莹紫微人,蔼和气、春融日煦。
故宫池馆更楼台,约风月、今宵何处。
湖水动鲜衣,竞拾翠、湖边路。落花荡漾愁空树。
晓山静、数声杜宇。天意送芳菲,正黯淡、疏烟逗雨。
新欢宁似旧欢长,此会散、几时还聚。
试为挹飞云,问解寄、相思否。
宴亭永昼喧箫鼓。倚青空、画阑红柱。
玉莹紫微人,蔼和气、春融日煦。
故宫池馆更楼台,约风月、今宵何处。
湖水动鲜衣,竞拾翠、湖边路。落花荡漾愁空树。
晓山静、数声杜宇。天意送芳菲,正黯淡、疏烟逗雨。
新欢宁似旧欢长,此会散、几时还聚。
试为挹飞云,问解寄、相思否。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山中亭子里举行的宴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对友谊的深厚情感。
"宴亭永昼喧箫鼓。倚青空、画阑红柱。" 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悠长而愉悦的氛围,宴会在山中的亭子里举行,箫鼓声响,伴随着悠长的午后光阴,诗人倚靠在绘有图案的栏杆旁,那些红色的柱子在青空下显得格外鲜明。
"玉莹紫微人,蔼和气、春融日煦。" 描述了宴会上人的状态,他们如同美玉般洁净,周围环境则是柔和而温暖的,春天的阳光洒在人们身上,让整个场景都笼罩在一种温馨中。
"故宫池馆更楼台,约风月、今宵何处。" 诗人提到了古老的宫殿与池塘,那些建筑物似乎也在参与这场宴会,而诗人则是在询问夜晚的风和月亮,与众人共度这个美好之夜。
"湖水动鲜衣,竞拾翠、湖边路。" 湖水轻轻荡漾,人们穿着鲜艳的衣裳,在湖边争相拾取那些绿色的植物,或许是为了纪念这难忘的时刻。
"落花荡漾愁空树。晓山静、数声杜宇。" 落花在水面上飘浮,诗人心中却充满了对过往美好的回忆,那些空寂的老树似乎也能感受到这种愁绪。清晨的山林里,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沉默。
"天意送芳菲,正黯淡、疏烟逗雨。" 诗人感觉到自然界对美好事物的恩赐,但这种美好的氛围也带有一丝哀愁,因为一切都显得有些淡漠,偶尔有薄雾和细雨穿梭其间。
"新欢宁似旧欢长,此会散、几时还聚。试为挹飞云,问解寄、相思否。" 诗人感慨于新的友谊是否能如过去的友情那样持久,当宴会结束众人各自离去,他不禁在内心探询何时才能再次相聚,并通过诗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幅生动的山中宴会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人事变迁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友谊深情的怀念。
平生心怀济时术,百未一施空叹息。
庭閒昼永僧至门,心回酒醒月窥隙。
东方先生语开闭,投骨心知致群吠。
千金珠在九重渊,傥能得之必龙睡。
珷玞世既以为玉,芝兰那知不为莸。
人间万事醉不理,携被来为林壑游。
雪花成山过惊浪,五展暮天开橘洲。
篙师绝叫风掠耳,萧萧两鬓空飕飗。
松声盘空上烟翠,顾陟佳处每迟留。
袖中出诗愕坐客,涔蹄乃尔容吞舟。
东坡句法补造化,山谷笔力江倒流。
两翁连联竟仙去,暮年见子忘百忧。
念当明日江南路,幕阜倚天佳气浮。
故人问我今何似,为道摧颓如慧球。
堂堂福德相,凛凛龙泉威。
天神护戒足,山鸟曾巢衣。
弥天并舆载,清凉七帝师。
其徒今日荣,渠心终笑之。
一钵游人间,不言行四时。
胡为肯至此,惊定心愈疑。
乃知明月净,曾不憎污池。
异哉月旁星,随逐相因依。
群囚手加额,雀息瞻梵仪。
吾亦失沉痾,一笑欢解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