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我寓龙潭上,大醉高声呼老龙。
今日归来听雷处,老龙来笑我龙钟。
昔年我寓龙潭上,大醉高声呼老龙。
今日归来听雷处,老龙来笑我龙钟。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名为《听雷堂》。诗中通过对比昔年与今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
首句“昔年我寓龙潭上”,描绘了诗人往日居住在龙潭边的生活场景,隐含着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宁静与自由。接着,“大醉高声呼老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交流,以及对自由、力量的向往和追求。
转至后两句,“今日归来听雷处,老龙来笑我龙钟”,诗人以“听雷处”作为时间与空间的转换点,将思绪从过去拉回现实。这里的“老龙来笑我龙钟”既是对自然界的拟人化描写,也是诗人自我反思的体现。通过“龙钟”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老龙的笑声,既是对其年华老去的戏谑,也是对诗人曾经豪情壮志的怀念与肯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对当下境遇的思考,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宦游各天涯,皇州今雁行。
官居半里所,相过复相望。
西邻得老屋,往来连户窗。
水竹占幽胜,风雨对一床。
十年短檠灯,今夜分馀光。
儿曹亦可乐,洛诵声洋洋。
天边有白云,随风正飞扬。
相期奉旨甘,莱衣戏亲傍。
轩冕皆傥来,此意可暂忘。
诗成喜可知,且复釂此觞。
君向潇湘忽语离,江城离思乱云飞。
传闻楚俗尤凋瘵,勿以秦人视瘠肥。
宰县要寻行志处,监州空有负丞讥。
此行得句须频寄,直到衡阳有雁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