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送无著禅师归新罗》全文
唐 / 法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万里归乡路,随缘不算程。

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

何年持贝叶,却到汉家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ùchánshīguīxīnluó
táng / zhào

wànguīxiāngsuíyuánsuànchéng
xúnshānbǎiguòhǎibēiqīng

宿yúnchénzhāijiùshuǐshēng
niánchíbèiquèdàohànjiāchéng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极远。
归乡:返回故乡。
随缘:顺其自然,不强求。
程:路程。
寻山:翻山越岭。
百衲弊:破旧的百衲衣,指简朴的衣物。
过海:渡海。
轻:轻松。
夜宿:夜晚住宿。
依:依靠。
云色:云彩的颜色。
晨斋:早晨的斋戒。
何年:何时。
持贝叶:手持贝叶经书,古代佛教徒常用贝多树叶书写经文。
汉家城:汉家的城池,这里可能指代中原地区。
翻译
踏上万里归乡之路,随遇而安无需刻意规划行程。
翻山越岭穿着破旧百衲衣,渡海如饮一杯清水般轻松。
夜晚住宿时,依靠着云彩变幻的色彩,早晨则在水声中进行斋戒。
不知何时能手持贝叶经书,再次回到汉家的城池。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国的旅途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其超然于世、随遇而安的心境。首句"万里归乡路,随缘不算程",表明行者心无挂碍,对长途跋涉视若轻烟,不计较远近,只随顺自然之道而行。

次句"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则透露出僧人对于物质的淡泊态度,即使是破旧的衣衫,也能在探求禅理时无所羁绊,连跨越大海也只需一杯水以资助行。这里"百衲弊"指的是补过多次而成百孔的衣服,而"一杯轻"则象征着精神上的超脱。

三句"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形。夜晚依偎于云端休息,清晨便伴随着潺潺的水声进行早课,这种生活状态既体现了其淡泊明志,也反映出对宇宙万物本性之悟。

末句"何年持贝叶,却到汉家城"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归乡的渴望。"持贝叶"可能指的是僧人手持经卷或是用作纪念的贝壳,而"汉家城"则隐喻着一个遥远的地方,或者是指向心灵的归宿之地。这句诗既包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蕴含了一种深藏不露的情愫。

整首诗通过行者与自然景物的互动,展现了禅师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或精神家园的向往之情。

作者介绍
法照

法照
朝代:唐

法照大师 (公元约747-821)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 法照大师的俗世事迹,史料中不见记载。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765年)既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因仰慕远公之芳踪,由东吴到庐山东林,结净土道场,专修念佛三昧,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有著垢弊衣而侍于佛侧者,得佛明示,知乃衡山承远也。因是径往湖南,入山求之,觅得师于岩谷间,于是师从教,在弥陀台般舟道场,专修净业。当时衡山念佛道场,在南方颇有名声,来山从学受教者数以万计。代宗皇帝赐承远大师
猜你喜欢

题泰山灵岩寺

石龟泉畔铁袈裟,上有猿衔五色花。

见说道人时挂搭,旋将青拂扫烟霞。

(0)

赞死心禅师偈·其一

韶阳死心,灵源甚深。耳中见色,眼里闻声。

凡明圣昧,后富前贫。利生济物,点铁成金。

丹青徒状,非古非今。

(0)

与刚中适甫游惠山

雨过山前翠欲飞,水云高下正含晖。

鱼跳细浪千花碎,蝉倚清阴一嘒微。

沈李浮瓜吟齿尽,清风明月满船归。

超然不负寻幽兴,拂得荷香在葛衣。

(0)

子直示以新诗一轴偶为四韵奉谢

治剧君能佚,居闲我更慵。

自惟降藻丽,不解断舂容。

寡和知高唱,深情见古风。

静吟梁甫意,真似卧隆中。

(0)

哀太尉惠穆公三首·其一

弈世承圭衮,三朝侍冕旒。

临边晋羊祐,坐幄汉留侯。

乐易门多士,几深庙有谋。

那知天不慭,俛仰一山丘。

(0)

赠张迪山人

岇玉溪头坐,于今四十年。

尘埃晦闲迹,是月改华颠。

反覆谈幽数,丁宁索赠篇。

谁为朱有传,君合附前贤。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