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风雨交,客舍悽薄寒。
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鸾。
快焰初煌煌,碧烟稍团团。
幽人忽富贵,蕙帐芬椒兰。珠煤缀屋角,香?流铜盘。
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
齐奴朝爨蜡,莱公夜长叹。
海康无此物,烛尽更未阑。
岁暮风雨交,客舍悽薄寒。
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鸾。
快焰初煌煌,碧烟稍团团。
幽人忽富贵,蕙帐芬椒兰。珠煤缀屋角,香?流铜盘。
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
齐奴朝爨蜡,莱公夜长叹。
海康无此物,烛尽更未阑。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末的夜晚景象,风雨交加,寒冷至极。诗人在客舍中点燃松明火取暖,同时也照亮了室内的红龙鸾图案。火焰初起时非常明亮,但随着时间推移,碧色的烟雾渐渐散去,形成团状。诗中的“幽人忽富贵”可能暗示诗人自身的遭遇,从隐逸生活突然变得富有和尊贵,而“蕙帐芬椒兰”则是对这种新环境中美好事物的描绘。
珠煤挂在屋角,香气从铜盘中流出。诗人静坐观赏着眼前的景象,看着那些曾经宏伟的建筑现在已经破败不堪,剩下的是灰烬和残骸。这是对过往繁华与现实衰败的一种反思。
接下来提到的“齐奴朝爨蜡”可能是在用古代故事比喻,即使是最低贱的仆人在早晨也要忙着去寻找蜡烛,而“莱公夜长叹”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和感慨。最后,“海康无此物,烛尽更未阑”可能是在说,在遥远的地方没有这样的奢侈品,即便是蜡烛也用完了,而夜还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火光的描写,以及对过去与现在、贫穷与富贵的对比,表达了一种生活中的无常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落日澹芳草,烟际一鸥浮。
西湖好处,君去千里为谁留。
坐想敬亭山下,竹映一溪寒水,飞盖共追游。
况有尊前客,相对两诗流。笑谈间,风满座,气横秋。
平生壮志,长啸起舞看吴钩。
红白山花开谢,半醉半醒时节,春去子规愁。
梦绕水西寺,回首谢公楼。
雨馀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
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
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
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后,知谁伴、风前醉。
回首暝烟千里。但纷纷、落红如泪。
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
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
怅飞凫路杳,行云梦断,有三峰翠。
极目烟波远接天,红尘疏处结三椽。
不忧风景来朝没,只恐水云到晚连。
青黛山边飞白鹭,绿杨堤畔泊渔船。
悠然此地真堪乐,半是人间半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