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鸣天欲霜,东南飞欃枪。
红巾来何处,片帆渡富阳。
杀人铁岭关,流血河水殷。
官弁未接厉,荼毒偏稽山。
我闻太守贤,苕霅靖烽烟。
下车无半月,濠水凿城坚。
米粟非不多,况乃乘天险。
一朝变部兵,粒火腾高焰。
古来名将士,和衷石投水。
李广岂不伟,竟至朔北死。
乌鸣天欲霜,东南飞欃枪。
红巾来何处,片帆渡富阳。
杀人铁岭关,流血河水殷。
官弁未接厉,荼毒偏稽山。
我闻太守贤,苕霅靖烽烟。
下车无半月,濠水凿城坚。
米粟非不多,况乃乘天险。
一朝变部兵,粒火腾高焰。
古来名将士,和衷石投水。
李广岂不伟,竟至朔北死。
这首清代许传霈的《九月二十九日感事》描绘了一幅秋日战乱的图景。首句“乌鸣天欲霜”以乌鸦的叫声预示霜降将至,暗含战乱带来的阴霾。接下来,“东南飞欃枪”借神话中的凶星“欃枪”象征敌人的入侵,暗示局势紧张。
“红巾来何处,片帆渡富阳”描绘了敌军的突然出现,他们的旗帜如血,乘船而来,富阳成为战场前沿。“杀人铁岭关,流血河水殷”进一步渲染战争的残酷,铁岭关成为生死之地,河水因鲜血而染红。
诗人接着批评官府应对不力,“官弁未接厉,荼毒偏稽山”,指责官员未能及时组织抵抗,导致百姓在稽山遭受苦难。然而,太守的英勇被提及,“我闻太守贤,苕霅靖烽烟”,他以贤能平定烽烟,显示出抵抗的决心。
然而,即便有良将,战局仍逆转,“下车无半月,濠水凿城坚”描述太守上任不久,敌人已攻破城池。“米粟非不多,况乃乘天险”指出尽管物资充足,但敌军占据地利,形势严峻。
最后两句“一朝变部兵,粒火腾高焰”揭示了内部叛乱的发生,导致战火烧遍。诗人以“古来名将士,和衷石投水”表达对古代忠勇将领的怀念,对比现实中李广般的悲剧命运,“李广岂不伟,竟至朔北死”,感叹英雄也无法改变战败的结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的敬仰。
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