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人人射猎归,城端秀塔挂斜晖。
雷公庙里多箫鼓,十里风吹出翠微。
薄暮人人射猎归,城端秀塔挂斜晖。
雷公庙里多箫鼓,十里风吹出翠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薄暮时分,人们结束狩猎活动,纷纷归家的情景。城端的秀塔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斜晖洒落,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
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雷公庙,这里热闹非凡,箫鼓声声,似乎在庆祝某个节日或庆典。十里之内的风,不仅带来了凉爽,也吹送着庙宇中乐声的余韵,使得整个山谷都弥漫着欢快的气息。翠微,即青翠的山峦,与远处的秀塔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祥和,以及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多重感官体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乡村之美。
中酒心情,拆棉时节,瞢腾刚送春归。
一亩池塘,绿阴浓触帘衣。柳花搅乱晴晖。
更画梁、玉剪交飞。贩茶船重,挑笋人忙,山市成围。
蓦然却想,三十年前,铜驼恨积,金谷人稀。
划残竹粉,旧愁写向阑西。惆怅移时。
镇无聊、搯损蔷薇。许谁知。细柳新蒲,都付鹃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