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亭据假山,亦足云标胜。
设拟宣城迹,合得谪仙咏。
笠亭据假山,亦足云标胜。
设拟宣城迹,合得谪仙咏。
这首诗描绘了标胜亭在假山之上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人以“笠亭据假山,亦足云标胜”开篇,将标胜亭置于假山之上,仿佛与云霄相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设拟宣城迹,合得谪仙咏”,诗人巧妙地将标胜亭与古代文人墨客的遗迹相联系,暗示此处美景足以吸引像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前来吟咏,进一步提升了亭子的文学与艺术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标胜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之美,还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体验。
白日何皎皎,浮云变重阴。
忠义虽云烈,谗巧间君心。
子椒毁屈平,宰嚭恶子胥。
怀沙沈湘浦,鸱夷弃五湖。
大义贯金石,何能顾微躯。
居高忽下议,卒受傍人愚。
楚王终俘虏,吴国竟丘墟。
杳杳九泉暮,衔恨当何如。
我欲竟此曲,此曲伤君神。
往者勿复道,寄谢后代人。
鹭洲情坦夷,与物澹无竞。
两世早弃官,金绯一门映。
萧然就耕稼,素业乐清净。
生男真圣童,诗书发天性。
我生寡徒侣,爱君岂面敬。
弱女虽非才,丝萝托嘉庆。
匪祗终交期,实欲通子姓。
形骸无尔汝,岁月有衰盛。
愿言慎眠食,永以娱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