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碗珠伎》
《碗珠伎》全文
元 / 吴莱   形式: 古风

碗珠闻自宫掖来,长竿宝碗手中回。

日光正高竿影直,风力旋空珠势侧。

当时想像鼻生葱,宛转向额栽芙蓉。

箸头交箸忽神骇,矛叶舞矛忧技穷。

昔人因戏存戒惧,后人忘戒但戏豫。

汉朝索撞险还愁,晋世杯柈危不寤。

徘徘徊徊夺目睛,攲攲倾倾献玉璎。

滑涎器从龙堂出,煇?命与鬼骨争。

君不见王家大娘材艺绝,勤政楼前戴竿折。

市人欢笑便喧城,惊动金吾白梃声。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莱的《碗珠伎》,描绘了一场宫廷中的奇特表演——碗珠技艺。诗中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表演者手持长竿,操控着珠子在空中飞舞的场景。日光正高,竿影直立,珠子在风力作用下时而倾斜,时而直冲,仿佛在空中跳跃舞蹈。表演者的技艺高超,连筷子和矛叶都为之震撼,似乎担心自己的技巧无法与之匹敌。

诗中不仅赞美了表演者的技艺,也通过“昔人因戏存戒惧,后人忘戒但戏豫”这一对比,表达了对过去人们对待技艺严谨态度的怀念,以及对后来人可能忽视这种严谨精神的担忧。汉朝的索撞、晋世的杯柈,都是历史上的技艺表演,但诗中暗示这些表演可能过于冒险或危险,需要谨慎对待。

最后,诗中提到王家大娘的技艺绝伦,在勤政楼前表演时,引来市民的欢笑和喧闹,甚至惊动了金吾卫的巡逻。这不仅展现了表演的精彩,也反映了民间对这种技艺的热烈欢迎和欣赏。

整体而言,《碗珠伎》不仅是一首对古代宫廷技艺表演的赞歌,也是对传统技艺精神的一种反思和呼吁,提醒人们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不应忘记技艺背后所蕴含的严谨与敬畏。

作者介绍

吴莱
朝代:元

(1297—1340)婺州浦江人,初名来,字立夫,号深袅山道人。吴直方子。从学于方凤,博极群书。仁宗延祐七年以《春秋》举进士,不第。退居深袅山中,穷诸书奥旨,著《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春秋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楚汉正声》、《乐府类编》等书。后以御史荐,授长芗书院山长,未上卒。私谥渊颖先生。有《渊颖集》 
猜你喜欢

五哀诗.斛律丞相

君臣日荒宴,歌舞讳言愁。

老相犹当国,强邻不敢谋。

谣言虽未出,奸谤已先流。

谁察忠臣意,通宵抱膝忧。

(0)

送冯状元归鄂州

夙昔负奇节,琅然为众殊。

下韝连得俊,出手尽成卢。

喜气兼邻曲,荣名溢道涂。

风云俱动色,非复旧江湖。

(0)

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潞公东田宴集诗辄敢属和

舞雩新雨浃公田,水满东溪上下天。

行径乍迂初见笋,浮舟正好未生莲。

弦收裂帛胡琴阕,袖结清风楚舞妍。

相国火城光满路,夜归不假玉蟾圆。

(0)

二月二日太常致斋晨起呈景仁次道二同舍

官舍春萧瑟,朝来尚薄寒。

人虽繁陌上,尘不近门端。

已负踏青约,仍无举白欢。

凭君御沟上,试折柳条看。

(0)

席君从于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府太师招三客以赏之留守相公时赋诗以纪奇事光窃不自揆辄依高韵继成五章·其五

弊居橘亦自南移,爱护栽培费岁时。

前此实成酸苦甚,应由与德不相宜。

(0)

和安之今春于郑国相公及光处得缀珠莲各一本植之盆中仲夏始见一花喜而成咏末句云未知先合谢谁家

春冻消时种两芽,南风薰日见孤花。

先开必自陶钧力,且合归功丞相家。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