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一剪梅·其四意有所触辄成一词,美人芳草不无寄托之辞,商妇琵琶,惟以悲哀为主》
《一剪梅·其四意有所触辄成一词,美人芳草不无寄托之辞,商妇琵琶,惟以悲哀为主》全文
清 / 俞樾   形式: 词  词牌: 一剪梅

误入仙源亦足夸。饱吃胡麻。饱看桃花。

刘郎一去计原差。抛了仙家。负了艳霞。

青鸟沉沉信转赊。天上灵娲。海外仙槎。

莫将幽怨托琵琶。一卷南华。一部楞伽。

(0)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情感世界,充满了对爱情、生活的深思与感慨。词中“误入仙源亦足夸”一句,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饱吃胡麻。饱看桃花。”两句通过日常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同时也暗含着对生活琐碎的无奈与接受。

“刘郎一去计原差。抛了仙家。负了艳霞。”这里借用了刘晨、阮肇入桃源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处境的不满。她似乎在责备自己,因为选择了离开,放弃了原本属于她的仙境,辜负了那绚烂的云霞。

“青鸟沉沉信转赊。天上灵娲。海外仙槎。”青鸟是古代传说中的信使,这里用来象征传递消息的困难,暗示了主人公与外界的隔阂和孤独感。而“灵娲”和“仙槎”则分别指向神话中的女娲补天和海上仙人乘槎游历,进一步强化了她对远方、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向往。

最后,“莫将幽怨托琵琶。一卷南华。一部楞伽。”这三句表达了主人公不愿将自己的哀愁寄托于音乐或宗教,而是选择阅读《南华经》和《楞伽经》这样的哲学著作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南华经》即《庄子》,《楞伽经》则是佛教经典,这两部作品都富含深刻的哲理,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的意义,找到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状态和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朝代:清   字:荫甫   籍贯:浙江德清   生辰:1821-1907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猜你喜欢

题慧聚寺

雪晴山色一重重,因暇寻幽访古踪。

神叠石基成宝殿,柱图灵品感真龙。

僧居渐远林间地,客枕曾闻月下钟。

会得登临便无事,门前流水照青松。

(0)

题广福院

溪光山色照天晴,开豁襟怀远眼明。

每日风清生竹韵,有时雨过沸滩声。

夷犹水上渔舟逸,奋迅檐前燕翼轻。

珍重老僧无个事,坐观群动竞经营。

(0)

梅雨

梅实初黄暮雨深,宝刀生锈镜昏沈。

年年卑湿身无病,自觉能胜百鍊金。

(0)

客寄天台月桂子

天上仙人月里栽,无端飘逐海风来。

可能种作千寻树,岁看高花烂漫开。

(0)

捷诗

捷报苍龙阙,书从白豹城。

关河开地利,雷雨肃天兵。

气摄千山动,威加万里平。

献俘多宝玉,效首悉长鲸。

社稷灵何远,岩廊策自精。

馀妖暂煦沫,壮士待龚行。

天马来西域,貂裘实上京。

遥知舞干羽,冠剑贺公卿。

(0)

立春日过荐福寺

一岁还随一岁来,立春人日竞相催。

细细谷风能破冻,熙熙习俗似登台。

初阳弄色明高柳,残雪留寒伴落梅。

淮北风光元自好,壮心摧谢不胜哀。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