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十首·其一》
《杂诗十首·其一》全文
元 / 王祎   形式: 古风

古人不可见,古月还至今。

每因古时月,得见古人心。

月即有圆缺,心非有存没。

将心与月比,光明祗如一。

(0)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王祎所作,名为《杂诗十首》之其一。诗中以月喻心,探讨了永恒与变化的主题。

首句“古人不可见,古月还至今”,开篇便以“古人”与“古月”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古人虽已逝去,但古月却依然照耀着今人,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不变的自然规律。

接着,“每因古时月,得见古人心”,诗人通过观察古月,仿佛能窥见古人的心灵世界,暗示了月光不仅照亮了外在的世界,也映照着内在的情感与思想。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月光与古人的心灵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古人智慧与情感的敬仰。

“月即有圆缺,心非有存没”,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月有盈亏,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无常;而人心则不受时间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其本质的光明与纯洁。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心灵的恒定性,即使外界环境或个人经历如何变迁,内心的光明与善良不应改变。

最后,“将心与月比,光明祗如一”,诗人将心与月进行类比,指出两者在光明的本质上是相同的。这里的“光明”既指自然界的月光,也暗喻了人心中的善良、智慧和道德光辉。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光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对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给予了赞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月与心的对比,探讨了时间、变化与永恒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的恒定与光明。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对人性美好品质的颂扬。

作者介绍

王祎
朝代:元   字:子充   籍贯:义乌来山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义乌来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题师荔扉春宵伫月图

科头散步立闲阶,绘出萧然旷士怀。

别有逸情凌海峤,无须近水羡楼台。

峥嵘玉树香凝砌,潇洒芸香净绝埃。

翘首问天频煮酒,几时邀得二人谐。

(0)

纳凉

蕙风吹暗绿,荷露落轻阴。

即此成幽赏,因之寄远心。

褰衣看纻缟,仰面数辰参。

不觉凉生掖,徘徊月上簪。

(0)

赠季弟鼎臣·其二

访梅楼上月,往时共深夜。

吾季年少小,语芒已激射。

悬镫听鸡鸣,留恋难就舍。

乖离虽日深,此意尚如乍。

万事东流水,一一成悲吒。

俯仰抱幽独,茹荼若啖蔗。

昔年病燕云,讝语杂嗟讶。

兄弟终在口,邻死心不化。

载诵小宛诗,泪比源泉泻。

(0)

题似山五云山房·其二

步屟春风里,闲花到处香。

轻云过水湿,残月下山凉。

路失遗樵辨,林深古寺藏。

扶筇能济胜,潘岳鬓毛苍。

(0)

寄萧梅村·其二

念旧宁无一纸书,书成五夜更愁予。

吴乡暑雨连溪稻,江县腥风满市鱼。

棠荫祇今谁剪伐,柳条如昔尚扶疏。

散人自习嵇生懒,千里相思泪有馀。

(0)

京口阻风

客与舟俱驻,山沈日又昏。

水寒星到底,江近月当门。

风色占旗角,潮生辨岸痕。

回看南翥雁,远影过前村。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