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字玲珑极。绕回廊、行来约略,旧曾相识。
不似寻常閒院落,十二琼楼寒色。
正一把、柳丝无力。
约束春情教宛转,拗明蟾、肯放花阴直。
蓬山路,万重隔。当风不碍疏香入。
荡湘波、帘纹窣地,翠烟如织。
回首游仙成昨梦,记否曾调钿笛。
更几度、弓弓点屐。
多少啼痕纤指印,待重来、觅遍全无迹。
苔花老,满阶碧。
梵字玲珑极。绕回廊、行来约略,旧曾相识。
不似寻常閒院落,十二琼楼寒色。
正一把、柳丝无力。
约束春情教宛转,拗明蟾、肯放花阴直。
蓬山路,万重隔。当风不碍疏香入。
荡湘波、帘纹窣地,翠烟如织。
回首游仙成昨梦,记否曾调钿笛。
更几度、弓弓点屐。
多少啼痕纤指印,待重来、觅遍全无迹。
苔花老,满阶碧。
这首《金缕曲·阑干》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意境的画面。词中以“梵字玲珑极”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精致的氛围,随后通过“绕回廊、行来约略”,将读者引入一个仿佛旧时相识的场景之中。接下来,“不似寻常閒院落,十二琼楼寒色”两句,对比了寻常的闲适庭院与眼前的琼楼寒色,形成鲜明的视觉和情感反差。
“正一把、柳丝无力”一句,细腻地描绘了柳枝在春风中的柔弱姿态,暗示着某种情感的无力与脆弱。“约束春情教宛转,拗明蟾、肯放花阴直”则进一步展现了情感的复杂与挣扎,春情被“约束”得婉转曲折,明月(“明蟾”)似乎也不愿意让花影直接延伸,暗示着某种难以言说的阻隔或遗憾。
“蓬山路,万重隔”一句,运用蓬山(传说中的仙山)与重重山脉的意象,表达了与理想或仙境的遥远距离,以及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当风不碍疏香入”则转折,强调即使在遥远与阻隔中,仍能感受到一丝丝淡淡的香气,象征着美好与希望的存在。
“荡湘波、帘纹窣地,翠烟如织”描绘了一幅水波荡漾、帘幕轻垂、翠烟缭绕的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回首游仙成昨梦,记否曾调钿笛”则通过回忆过去的仙游与调笛之乐,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
最后,“更几度、弓弓点屐,多少啼痕纤指印,待重来、觅遍全无迹”表达了对再次相遇的渴望与无奈,以及对过去痕迹的追寻与失落感。“苔花老,满阶碧”以老去的苔花与满阶的碧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同时也暗示着对永恒不变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