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如意·其二》
《竹如意·其二》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即时参得指头禅,说似家风玉版传。

一日佛堂光自放,我师歇在古灵前。

(0)
鉴赏

这首诗《竹如意(其二)》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独到见解与感悟。

首句“即时参得指头禅”,以“指头禅”比喻直接领悟佛法的精要,暗示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刻理解与实践。这里的“即时”二字,强调了这种领悟的直接性和即时性,仿佛是在一瞬间洞悉了佛法的真谛。

次句“说似家风玉版传”,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传承方式。这里的“家风”指的是家族或宗派的传统和风格,“玉版”则象征着珍贵的教义或经典。这句话意味着佛法的精髓可以通过传统的传承方式,如同珍贵的玉版一般,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保持其纯洁与价值。

第三句“一日佛堂光自放”,描绘了一幅佛光普照的景象,象征着佛法的光明与智慧能够照亮人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佛法的温暖与指引。这里的“一日”并非实指时间的一日,而是泛指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强调佛法的普遍适用性和内在性。

最后一句“我师歇在古灵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师长的尊敬与怀念。这里的“古灵”可能是指已逝的高僧或先贤,也可能是某种象征性的存在,代表了佛法的古老智慧与精神。诗人通过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师长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自己的修行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觉悟,能够在内心深处与古灵对话,汲取智慧的滋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入理解和独特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意义和内在价值。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古意题徐令壁

白云苍梧来,氛氲万里色。

闻君太平世,栖泊灵台侧。

(0)

詶萧侍中春园听妓

微雨散芳菲,中园照落晖。

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

繁弦调对酒,杂引动思归。

愁人当此夕,羞见落花飞。

(0)

寓汨罗芭蕉寺

寒泉泻破青山腹,青山不改寒泉绿。

幽人一派泉石心,倚溪著此数椽屋。

窗外飘喷万斛珠,枕边玲珑一片玉。

山间金龙啸欲飞,涧底银蟾清可掬。

敲磬愁惊晓鹭眠,停经坐看昏鸦浴。

香浮茗雪滋肺腑,响入松涛震崖谷。

清净耳聆绝弦琴,广长舌相无生曲。

客来坐此亦忘归,溪南溪北千竿竹。

(0)

樵人十咏·其二樵家

草木黄落时,比邻见相喜。

门当清涧尽,屋在寒云里。

山棚日才下,野灶烟初起。

所谓顺天民,唐尧亦如此。

(0)

松石晓景图

霜骨云根惨澹愁,宿烟封著未全收。

将归与说文通后,写得松江岸上秋。

(0)

奉和姚令公温汤旧馆永怀故人卢公之作

树德岂孤迈,降神良并出。

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

正悦虞垂举,翻悲郑侨卒。

同心不可忘,交臂何为失。

清路荷前幸,明时称右弼。

曾联野外游,尚记帷中密。

新恸情莫遣,旧游词更述。

空令还辱和,长叹知音日。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