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思不孝负恩深,读罢传文泪满襟。
官薄曾沾三釜禄,养贫为却四知金。
鸾章无自承天宠,鹤发空劳教子心。
此恨悠悠何处写,皋鱼终日泣风林。
痛思不孝负恩深,读罢传文泪满襟。
官薄曾沾三釜禄,养贫为却四知金。
鸾章无自承天宠,鹤发空劳教子心。
此恨悠悠何处写,皋鱼终日泣风林。
这首诗名为《读二亲传》,是明代诗人王天性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与追思,以及未能尽孝的遗憾之情。
首句“痛思不孝负恩深”,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能孝顺父母的深深自责和痛苦。接着,“读罢传文泪满襟”一句,通过描述读完关于父母的传记后泪水盈眶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愧疚。
“官薄曾沾三釜禄,养贫为却四知金”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提到自己官职微薄,生活清贫,另一方面则强调为了不让父母担忧,不惜拒绝了“四知金”的诱惑,即拒绝不义之财,体现了诗人对父母的深情厚意和高尚品德。
“鸾章无自承天宠,鹤发空劳教子心”两句,诗人以鸾鸟和白发老人的形象自比,表达了自己无法承受上天的恩宠,只能让父母操劳教诲子女的心愿,流露出对未能回报父母的深深歉意。
最后,“此恨悠悠何处写,皋鱼终日泣风林”两句,诗人将情感升华至极致,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无尽思念与哀悼,仿佛皋鱼一样终日哭泣在风林之间,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与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情回忆和未能尽孝的遗憾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父母深深的敬爱之情。
伏波晚岁思少游,万事过眼如云浮。
我生不乐城市隘,受性但惬林泉幽。
稍同臭味自投合,肯与流俗相对酬。
旅怀久已乏佳趣,白日政觉多闲愁。
舂容大篇忽旁及,气象楚泽涵新秋。
律严虽许强续尾,韵险岂复能画筹。
逍遥一舸白太傅,蹴踏五字韦苏州。
主人频誇小鬟舞,劝客且听吴娃讴。
从来谁数折巾郭,重到似是栽桃刘。
梦入江湖渺春水,何如此念随轻鸥。
吾生前辈后,不及识诸公。
每读诸公集,想见其音容。
圣俞仁庙时,欧公最相知。
春风一杯酒,夜坐数章诗。
雍容长者风,忠厚君子辞。
格律从正始,句法自炉锤。
衮衮鸣山泉,款款语亲闱。
试一涉其流,超然忘百忧。
后辈亦有作,岂曰不冥搜。
雕琢伤正气,磔裂无全牛。
堙郁暗大理,矜夸堕轻浮。
所以圣俞诗,把玩不能休。
死者如可作,吾其与之游。
三年相处如弟兄,他时当以名节称。
文章烂若蜀江锦,行义清胜万壑冰。
龟山先生今往矣,我于吾子见典型。
青衫半百官岭下,众论称屈气甚平。
乃知胸中万钧重,此外真成一发轻。
道如未央神明台,虽高自可阶级登。
卷之不殊方寸小,舒之足以苏疲氓。
我衰退缩如蜗螺,爱子对我怀抱清。
平生艰苦今已老,空叹白首都无成。
看公权奇非凡骨,努力吾道谨其行。
拂袖归来好,亲朋语笑真。
山高多爽气,溪迥只清沦。
帘幕深无暑,琴樽静照人。
短衫吴縠细,团扇越罗新。
翠竹书千卷,沧波钓一轮。
身閒人自远,心净世无尘。
月出千峰外,风生万壑滨。
庾公楼上兴,曾点舞雩春。
高论倾今古,长歌动鬼神。
勋名吾已判,朝市任纷纶。
方结实累累。翠枝交映,蟠桃颗颗,仙味真香美。
遂命双成,持灵刀割来,耳服一粒,令我延年万岁。
堪笑东方,便启私心盗饵。
使宫中仙伴,递互相尤殢。
无奈双成,向王母高陈之。遂指方,偷了蟠桃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