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同刘方明游石师岩》
《秋日同刘方明游石师岩》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翠合峰峦万叶稠,云擎佛屋出岩幽。

秋光不到庭阴树,晓日先明竹外楼。

户牖高低分世界,川原远近失汀洲。

阳休示我真消息,更在灵山最上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iūtóngliúfāngmíngyóushíshīyán
sòng / xùn

cuìfēngluánwànchóuyúnqíngchūyányōu

qiūguāngdàotíngyīnshùxiǎoxiānmíngzhúwàilóu

yǒugāofēnshìjièchuānyuányuǎnjìnshītīngzhōu

yángxiūshìzhēnxiāogèngzàilíngshānzuìshàngtóu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热爱。开篇“翠合峰峦万叶稠”一句,以浓郁的墨香勾勒出层峦叠嶂、绿意盎然的山林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紧接着,“云擎佛屋出岩幽”则借助飘逸的云端,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神秘而又超凡脱俗的空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中间两句“秋光不到庭阴树,晓日先明竹外楼”,通过对比秋日阳光与清晨曦光的照射角度,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庭院风景。诗中的“庭阴树”和“竹外楼”构成了一个隐逸的生活场所,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淡泊明志的情怀。

以下两句“户牖高低分世界,川原远近失汀洲”,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进一步描绘。诗中的“户牖”指的是窗棂,“高低分世界”意味着每一个窗棂都能框出不同的风景,而“川原远近失汀洲”则表达了山水间距离感知的模糊和自然界无尽的广阔。

最后两句“阳休示我真消息, 更在灵山最上头”,诗人通过对日照变化的观察,寻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真实。这里的“灵山”象征着精神的寄托,而“最上头”则是指至高无上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次韵钱逊叔画图

西风著人尘满襟,江山纵近难追寻。

当年写此数幅妙,坐使几案频登临。

断云黤惨出古寺,远岸杳霭连荒岑。

渔舟荡漾江路晚,烟雨濛笼山店阴。

已知落笔气象古,一任世间消息沈。

最怜霜干倚长石,不待岁久成枯林。

知公此中兴不浅,此画故能留意深。

只今燕坐一室里,尚费从来长短吟。

诗成掩卷坐秋晚,一唱三叹求遗音。

(0)

大道曲

青阳二三月,柳青桃复红。

车马不相识,音落黄埃中。

(0)

元日夜与二三子小酌

一尊相对意如何,却恨归来白发多。

万事到今从卤莽,一年好处莫蹉跎。

閒收暮景供清酌,醉挽春风入浩歌。

多谢东君不嫌客,也教衰朽得阳和。

(0)

馀生

短鬓霜侵久,馀生懒问交。

爱閒忘俯仰,养静倦推敲。

花露悬蛛网,芹泥落燕巢。

有时幽兴剧,扶杖出衡茆。

(0)

老态

老态年来日日添,黑花飞眼雪生髯。

扶衰每藉齐眉杖,食肉先寻剔齿櫼。

右臂拘挛巾不裹,中肠惨戚泪常淹。

移床独就南荣坐,畏冷思亲爱日檐。

(0)

落叶吟

落叶复落叶,阶前渐积多。

虽知无反期,未能忘旧柯。

谁知旧柯心,己萌新叶意。

故情虽不同,能不我遐弃。

作书报新叶,且莫誇逢时。

西风一朝起,此情当自知。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