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鬓霜侵久,馀生懒问交。
爱閒忘俯仰,养静倦推敲。
花露悬蛛网,芹泥落燕巢。
有时幽兴剧,扶杖出衡茆。
短鬓霜侵久,馀生懒问交。
爱閒忘俯仰,养静倦推敲。
花露悬蛛网,芹泥落燕巢。
有时幽兴剧,扶杖出衡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晚年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短鬓霜侵久”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老者的外貌特征,鬓发因年岁增长而变得斑白,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馀生懒问交”则表达了老者对社交的淡漠,可能是因为经历沧桑后对人情世故感到疲惫,或是对生命中的人际关系不再抱有期待。
接下来,“爱閒忘俯仰,养静倦推敲”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老者的生活态度。他喜爱宁静,忘记了世俗的忙碌与周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甚至对于文字的雕琢也感到厌倦,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花露悬蛛网,芹泥落燕巢”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蜘蛛在网上捕捉露珠,燕子在巢中留下泥土,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同时也映射出老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关注。
最后,“有时幽兴剧,扶杖出衡茆”表达了老者偶尔也会有强烈的隐逸情怀,需要走出日常的居所,去感受大自然的广阔与宁静。扶杖而出,既体现了行动的不便,也象征着对自由与独立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者晚年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生命、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宁静与自由的追求。
一百五日禁烟节,二十四番花信风。
风光满眼但相对,孤负清樽明月中。
人生百岁若转毂,昨日年少今成翁。
落花再发粪上英,腐草半化沙中虫。
空烧黄金买大药,白骨难转衰颜红。
古来圣智亦黄土,万里山河忽无主。
青春不醉无奈何,我为若歌若其舞。
君不见敝貂小儿六印悬,口吻呼噏生云烟。
蛇行才起车已裂,死为城南二顷田。
歌钟富贵岂长保,皓首犹虞拂衣早。
十君四姓等弈棋,秽骨须臾已秋草。
却慕区区身后名,独醒刺促辜平生。
途穷豪士空恸哭,笑杀桃花无限情。
对花沽酒且复酌,醉眠不放鸬鹚杓。
春光欲别尞忍醒,梦枕杜鹃红漠漠。
《三月三日》【明·彭孙贻】一百五日禁烟节,二十四番花信风。风光满眼但相对,孤负清樽明月中。人生百岁若转毂,昨日年少今成翁。落花再发粪上英,腐草半化沙中虫。空烧黄金买大药,白骨难转衰颜红。古来圣智亦黄土,万里山河忽无主。青春不醉无奈何,我为若歌若其舞。君不见敝貂小儿六印悬,口吻呼噏生云烟。蛇行才起车已裂,死为城南二顷田。歌钟富贵岂长保,皓首犹虞拂衣早。十君四姓等弈棋,秽骨须臾已秋草。却慕区区身后名,独醒刺促辜平生。途穷豪士空恸哭,笑杀桃花无限情。对花沽酒且复酌,醉眠不放鸬鹚杓。春光欲别尞忍醒,梦枕杜鹃红漠漠。
https://shici.929r.com/shici/yvTAVdRSP.html
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
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
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
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
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
烦恼因心有故,无心烦恼何居?
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梦时梦中造作,觉时觉境都无。
翻思觉时与梦,颠倒二见不殊。
改迷取觉求利,何异贩卖商徒?
动静两亡常寂,自然契合真如。
若言众生异佛,迢迢与佛常疏。
佛与众生不二,自然究竟无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