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襟喉地,北瞰单于城。
汉骑罢深入,塞垣春草生。
题舆当远去,磴道历峥嵘。
载路壶浆馈,出郭幡旗迎。
公堂足奉养,美酹与犀兵。
漏刻閒愈永,衣裘寒更轻。
五台聚仙圣,事迹众所钦。
新篇时冥邈,万怪登幽情。
政成早归来,银章对承明。
未遂游边志,羡君为此行。
雁门襟喉地,北瞰单于城。
汉骑罢深入,塞垣春草生。
题舆当远去,磴道历峥嵘。
载路壶浆馈,出郭幡旗迎。
公堂足奉养,美酹与犀兵。
漏刻閒愈永,衣裘寒更轻。
五台聚仙圣,事迹众所钦。
新篇时冥邈,万怪登幽情。
政成早归来,银章对承明。
未遂游边志,羡君为此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远离家乡,前往边塞之地的景象。开篇“雁门襟喉地,北瞰单于城”两句,设定了边疆的地理环境,“雁门”指代边关,“襟喉”形容险要之地,而“单于城”则是古时北方民族所建的城堡,通过这种描述营造出一种边塞的荒凉与孤寂。
接下来的“汉骑罢深入,塞垣春草生”两句,展现了历史上汉族军队曾经深入到这片土地,并且现在这里已经是春天,长满了野草。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战争的痕迹。
“题舆当远去,磴道历峥嵘”两句,则写出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人所乘坐骑的关注,以及旅途中崎岖不平的道路状况。这里的“题舆”是一种古代书写于车辕上的习俗,用以纪念或表达某种情感。
“载路壶浆馈,出郭幡旗迎”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其中“载路壶浆馈”指的是为远行者准备的饮食和水源,而“出郭幡旗迎”则是城外有人举着旗帜欢迎或送行。
“公堂足奉养,美酹与犀兵”两句,可能是在赞扬官员在职期间的政绩,其中“公堂”指的是政府机构,“足奉养”意味着民众得到充分的供养,而“美酹与犀兵”则是对其治理有方、军事上也有成就的一种肯定。
“漏刻閒愈永,衣裘寒更轻”两句,则转向了时间的流逝和气候的变化,“漏刻”即古代计时器中的滴水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衣裘寒更轻”则表达了随着季节的推移,天气逐渐变冷,但所穿衣服却越来越轻,这可能是因为诗人感受到边疆地区春末夏初的气候特点。
“五台聚仙圣,事迹众所钦”两句,提到了道教中著名的五台山和其上居住的仙人们,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被世人敬仰。
“新篇时冥邈,万怪登幽情”两句,则可能是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或新生活的一种期待与忧虑,“新篇”指新的开始,而“万怪登幽情”则表达了一种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情绪。
最后,“政成早归来,银章对承明”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这位官员在完成其职责后能够早日平安返回,并且能够受到上级的认可和奖赏,其中“银章”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奖励或荣誉徽章。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表现了作者对于远行者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的祝愿。
冷落韶华,又当禁火,皇州春丽。
神伤奉倩,尘积半床罗绮。
空零乱、麝粉薇浆,镜奁犹剩残膏腻。
任东风浩荡,飘飖素幔,吹人难起。遥睇。青郊外。
正杏粥初调,油车迤逦。轻烟晓散,对此更添憔悴。
忆去年、花满雕栏,凝妆小立晴窗倚。
到而今、细雨梨花,总酿成孤泪。
暖回南陌,正水涨春波,柳舒新碧。
文酒清欢才罢,又归词客。
萧条书剑东风里,醉旗亭、遍看山色。
河梁惆怅,临歧欲赠,绕朝鞭策。忆岭表、徘徊灯夕。
探海月珠江,共寻陈迹。三载烽烟此日,顿殊今昔。
彩舟酬唱同蕉梦,向燕台、重听羌笛。
如君才藻,江湖岁月,漫教虚掷。
怅雨来非旧,老去伤离,曲江朋侣凋谢。
沧海生尘,故人无恙,每共耆英邀社。
三泖烟横,九峰霞起,人娱清夏。
更乌衣、子弟翩翩,不让机云声价。
早见名高洛下,执中原鞭弭,争衡董贾。
愧少不如人,头鬓雪霜惊乍。何日结伴,听渔樵话。
遥忆山中多暇,把酒向、唳鹤滩前,几度樽空灯灺。
黄叶青苔满砌。菊未老、蟹螯犹美。
雪苑邹枚,江东任沈,对酒尚堪同醉。
万家楼阁,在一片、雁鸿声里。太史应占星纬。
不数山阴修禊。
抵掌论文,当筵抽簟,桦烛早堆红泪。夜凉如水。
莫辜负、帝乡高会。
葵扇迎风,榴芳照眼,鹊尾鹧斑香吐。
儿女憨生,争把钗符缀虎。
佩丹砂、乍启清樽,夸益智、竞传角黍。
问江南、金粉山川,波心几许舟飞渡。
惊心云外羽檄,但听潮声里,军船鼙鼓。
绣柱珠帘,一半沉埋歌舞。
登楼赋、王粲愁时,吊湘水、灵均何处。
休辜负、眼底繁华,流年难更数。
百宝灯轮,六街鼓吹,做就繁华。
凤城月满,春到万人家。
多少朱门贵客,张高会、笑拥名娃。
香风送,炉添鹊脑,斗帐低斜。幽兴亦堪夸。
清影里、冻枝绛烛交加。一帘夜色,别自贮烟霞。
小擘乌丝写句,迎人意、暖阁梅花。
闲消受,霜相素盏,春饼芹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