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扇迎风,榴芳照眼,鹊尾鹧斑香吐。
儿女憨生,争把钗符缀虎。
佩丹砂、乍启清樽,夸益智、竞传角黍。
问江南、金粉山川,波心几许舟飞渡。
惊心云外羽檄,但听潮声里,军船鼙鼓。
绣柱珠帘,一半沉埋歌舞。
登楼赋、王粲愁时,吊湘水、灵均何处。
休辜负、眼底繁华,流年难更数。
葵扇迎风,榴芳照眼,鹊尾鹧斑香吐。
儿女憨生,争把钗符缀虎。
佩丹砂、乍启清樽,夸益智、竞传角黍。
问江南、金粉山川,波心几许舟飞渡。
惊心云外羽檄,但听潮声里,军船鼙鼓。
绣柱珠帘,一半沉埋歌舞。
登楼赋、王粲愁时,吊湘水、灵均何处。
休辜负、眼底繁华,流年难更数。
这首明代末期清初诗人梁清标的《绮罗香·其二·午日》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和节日氛围。开篇“葵扇迎风,榴芳照眼”以葵扇和盛开的石榴花象征夏日的到来,烘托出节日的喜庆。接着,“鹊尾鹧斑香吐”描绘了精致的饰品和香气四溢的粽子,展现出家庭欢聚的温馨。
“儿女憨生,争把钗符缀虎”写孩子们天真活泼,佩戴着虎形饰物,增添了节日的童趣。随后,“佩丹砂、乍启清樽,夸益智、竞传角黍”描述了人们饮酒赏粽,展示智慧,体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问江南、金粉山川,波心几许舟飞渡”则转向对远方江南美景的想象,以及舟行水上的情景,暗示了节日的繁忙与人们的出行。
下半部分转而描绘战事的紧张,“惊心云外羽檄,但听潮声里,军船鼙鼓”,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与节日的欢乐形成对比。接下来,“绣柱珠帘,一半沉埋歌舞”暗示了歌舞升平之下隐藏的社会现实。
最后,“登楼赋、王粲愁时,吊湘水、灵均何处”借典故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休辜负、眼底繁华,流年难更数”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因为岁月易逝。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端午节的场景,展现了明末清初社会的多元面貌,既有节日的欢乐,也有对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