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出璞已,中更拣沙藏。
未见山经纪,难穷物产良。
圆如湛秋宇,点似缀星芒。
观德资钩控,天然金玉相。
谁知出璞已,中更拣沙藏。
未见山经纪,难穷物产良。
圆如湛秋宇,点似缀星芒。
观德资钩控,天然金玉相。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种独特石头的观察与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石头内部蕴含的金星,以及这些金星与青金龙尾的相似之处,形象地比喻为“天然金玉”。诗中提到的“出璞已,中更拣沙藏”暗示了石头在被发现和挖掘过程中所经历的层层筛选与考验,强调了其珍贵性。
“未见山经纪,难穷物产良”表达了对未知事物探索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界丰富宝藏的赞叹。接下来的“圆如湛秋宇,点似缀星芒”两句话,运用了秋天天空的清澈与星星的点缀来比喻石头表面的金星,既突出了金星的光泽与形态之美,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观德资钩控,天然金玉相”则将石头的美与道德品质联系起来,暗示了这种自然界的瑰宝不仅在外表上令人赞叹,更蕴含着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其相合德者耶”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石头与道德品质之间存在某种神秘联系的思考,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石头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美丽,也蕴含了对道德、品质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涵。
道人天姿心匠妙,漆瞳含秋看飞鸟。
气和不减华林风,韵高胜却霜岩晓。
心胸冰壶不隔尘,争传落笔如有神。
不画凌烟大羽箭,来写山林梦幻身。
清秀摩云洞冰雪,更将已素称三绝。
不作能痴顾虎头,定为露顶王摩诘。
传神写照谁与功,吾闻成在阿堵中。
拟将万匹鹅溪绢,为写沤中胜义空。
兀坐思归不举头,窗风为我翻书叶。
众中闻语认乡里,便觉石门寒叠叠。
云庵已作白塔新,当眼风枝心欲折。
道人丛林十年旧,古寺青灯夜相接。
失声方欲问江南,忽忆去年淮上别。
逃空蛩然闻足音,见子令人解愁结。
地炉火冷霜月苦,一室諠哗终暖热。
湘山破晓立俜停,秀抹铅华馀积雪。
故应山亦为余喜,隔岸遥看圆笑靥。
千岩佳处可同游,明日波晴当理楫。
三年泮宫苦幽独,中有宜人惟睡足。
虫鱼注罢直庐静,午枕鸣雷撼窗屋。
故人苏子半幅书,饷我闽溪一包玉。
亲题更屈调弦手,远寄来浇饭蔬腹。
故应疑我梦得官,谁信吾衰已无复。
空令半夜忍饥吟,搜到池塘春草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