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神诚有宅,灏气亦有门。
神气人所资,孰谓老氏言。
下化囿其迹,上化归其根。
至要云在兹,自馀安足论。
元神诚有宅,灏气亦有门。
神气人所资,孰谓老氏言。
下化囿其迹,上化归其根。
至要云在兹,自馀安足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赠予友人李世卿的第六首诗。诗中,陈献章以玄妙的哲学意象探讨了精神与自然的关系。他首先指出人的元神和宇宙的浩然之气都有其特定的居所和路径,这并非老庄哲学中孤立的观点。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既要遵循世俗法则("下化囿其迹"),也要回归生命的本源("上化归其根")。诗人强调,最重要的道理就蕴含在这种平衡之中,其余的讨论相比之下显得不那么重要。整首诗语言简洁,寓哲理于日常经验之中,体现了陈献章诗风的深沉和内省。
妾本燕赵姿,委身事君子。
忆昔深闺私语时,指天誓日同生死。
一朝执戟赴长安,彼此恩情隔万山。
经年去住无消息,何处留连不肯还。
闻君日日耽游冶,蹴鞠斗鸡兼走马。
醉里常抛金弹丸,狂来碎却珊瑚把。
自矜豪俊又繁华,百万黄金散狭邪。
昨宵赵女颜如玉,今日燕姬色似花。
如花似玉争歌舞,欢娱岂识凄凉苦。
楼上朝朝望白云,枕边夜夜啼红雨。
流年青鬓叹蹉跎,冷落深闺可奈何。
捲帘忽听莺声老,又是春光一度过。
六载之前禾川去,六载之后禾川归。
记得扁舟江上来,士民相聚牵征衣。
长沙一去何时返,相顾不禁泪自挥。
赠之骊歌饮我酒,如斯高谊古今稀。
恭际圣时得归期,故人道旁迎嬉嬉。
笑我不殊麋鹿性,依然还怡丘壑姿。
去时正值桃花放,归来亦在初春时。
重指桃花固堪喜,忆昔艰危益可悲。
拟共山中结岁盟,只因新命自丹墀。
箧中短剑难分赠,聊写长歌慰相知。
借问何以慰相知,重此江门千古身。
重此堂堂千古人,廊庙江湖俱有事,神交切莫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