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阙宫城秦树凋,玉楼独上无憀。
含情不语自吹箫。调清和恨,天路逐风飘。
何事乘龙人忽降,似知深意相招。
三清携手路非遥。世间屏障,彩笔画娇饶。
渭阙宫城秦树凋,玉楼独上无憀。
含情不语自吹箫。调清和恨,天路逐风飘。
何事乘龙人忽降,似知深意相招。
三清携手路非遥。世间屏障,彩笔画娇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凡尘、与神灵交流的意境。开篇“渭阙宫城秦树凋,玉楼独上无憀”两句,渭水之滨的古宫城中,秦朝时的树木已经凋零,而诗人独自一人登上玉楼,没有任何挂念,这是对物是人非的一种描写,也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
“含情不语自吹箫”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但并不言表,而是通过吹奏箫管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雅的艺术追求。
接下来的“调清和恨,天路逐风飘”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在吹箫时所表现出的清和之音与哀怨之情,这些音乐情感随着天风飘扬而去,似乎是要传达给遥远的神灵。
“何事乘龙人忽降,似知深意相招”两句,诗人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有骑龙的人突然降临?这是否意味着某种神秘力量在召唤诗人。这部分内容充满了神话色彩和仙境般的幻想。
最后,“三清携手路非遥。世间屏障,彩笔画娇饶”两句,则描绘了一幅与道教三清(玉清、上清、太清)携手同行的情景,诗人似乎已经达到了某种精神的至高点,与神灵并肩而行,这条路并不遥远。同时,世间的一切障碍都被彩笔轻描淡写地画去,显得柔和而不真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音乐情感、神话想象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读来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那份与仙界交流的心灵体验。
人生苦炎歊,我所得萧爽。
乔林无纤穿,好鸟不停响。
冯轩纵遐瞩,万象归一掌。
道心流水闲,世事浮云往。
岂同中林士,所乐在膏壤。
寄语同心人,金鳞当透网。
平时太学客,文藻士林传。
憔悴尚一邑,声名空十年。
风烟长夏始,关塞浊泾前。
莫作归来叹,将军好荐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