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作花头多作丛,十分能有几分红。
春工自不容人力,抱瓮穷年笑此翁。
少作花头多作丛,十分能有几分红。
春工自不容人力,抱瓮穷年笑此翁。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虽有众多的花苞,却鲜少开放,花朵中能盛开者寥寥可数。诗人通过这种自然现象,抒发了对人生和才华不能完全展现的感慨。
“少作花头多作丛”一句,形象地表达了牡丹大多数时间处于未开之状态,只有极少部分绽放成花。这里的“花头”指的是尚未盛开的花苞,而“丛”则是众多未开之花的聚集。
“十分能有几分红”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现象,即便是在能够开放的情况下,也往往只有很少一部分真正达到了绽放的状态。这里的“十分”和“几分”,通过对比鲜明地突显了牡丹未开花的普遍性。
接下来的两句,“春工自不容人力,抱瓮穷年笑此翁”,则是诗人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类社会相比较。这里所谓“春工”指的是大自然在春天中孕育和催发万物生长的工作,而这种过程并非由人的力量所能左右或干预。诗人通过这一比喻,反映出自己对个人能力和才能无法完全展现于世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抱瓮穷年笑此翁”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长期的贫困与寂寞中,对自己的处境报以苦笑。这里的“抱瓮”象征着贫穷,而“穷年”则是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才华未能得以施展的现实。“此翁”指的是诗人自己,而“笑”则是一种无奈与自嘲的情感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通过对牡丹的观察,抒写了自然界中事物难以完全绽放的宿命,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命感悟和悲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