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河山故国西,昔人曾费一丸泥。
逃秦客去鸡犹唱,拟杜诗成手自题。
天际浮云横紫逻,夜窗燃火照青藜。
卧龙未许终藏雨,指点南阳是隔溪。
表里河山故国西,昔人曾费一丸泥。
逃秦客去鸡犹唱,拟杜诗成手自题。
天际浮云横紫逻,夜窗燃火照青藜。
卧龙未许终藏雨,指点南阳是隔溪。
这首诗《题函谷草堂为许廷纶》由明代诗人陆深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函谷关草堂的历史与文化氛围,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首联“表里河山故国西,昔人曾费一丸泥”开篇即以函谷关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引入,暗示了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丸泥的典故,暗指古人利用地形优势,以小胜大,巧妙地保护了这片土地。
颔联“逃秦客去鸡犹唱,拟杜诗成手自题”则进一步描绘了历史人物在此地的生活情景。逃秦的客人们虽然离去,但鸡鸣声依旧,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而拟杜甫之诗,手自题写,则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追求。
颈联“天际浮云横紫逻,夜窗燃火照青藜”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天边的浮云与远处的紫逻相映成趣,夜晚的窗户中透出的灯火,照亮了青藜,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不灭。
尾联“卧龙未许终藏雨,指点南阳是隔溪”则以“卧龙”这一典故,巧妙地将诸葛亮与南阳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智者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回顾。卧龙未许终藏雨,意味着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并未被埋没,而是如同南阳与隔溪之间的联系,虽有距离,却紧密相连,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函谷关草堂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智慧与传承的思考。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
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
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龄。
泱漭寒郊外,萧条闻哭声。
浮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
行人何寂寞,白日自凄清。
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
劝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
故人各有赠,又不及生平。
负尔非一途,恸哭返柴荆。
江边行人暮悠悠,山头殊未见荆州。
岘亭西南路多曲,栎林深深石镞镞。
看炊红米煮白鱼,夜向鸡鸣店家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
生纱帷疏薄如雾,隔衣噆肤耳边鸣。
欲明不待灯火起,唤得官船过蛮水。
女儿停客茆屋新,开门扫地桐花里。
犬声扑扑寒溪烟,人家烧竹种山田。
巴云欲雨薰石热,麋鹿度江虫出穴。
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
斜分汉水横千山,山青水绿荆门关。
向前问个长沙路,旧是屈原沈溺处。
谁家丹旐已南来,逢著流人从此去。
月明山鸟多不栖,下枝飞上高枝啼。
主人念远心不怿,罗衫卧对章台夕。
红烛交横各自归,酒醒还是他乡客。
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复白头在天涯。
《荆门行》【唐·王建】江边行人暮悠悠,山头殊未见荆州。岘亭西南路多曲,栎林深深石镞镞。看炊红米煮白鱼,夜向鸡鸣店家宿。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生纱帷疏薄如雾,隔衣噆肤耳边鸣。欲明不待灯火起,唤得官船过蛮水。女儿停客茆屋新,开门扫地桐花里。犬声扑扑寒溪烟,人家烧竹种山田。巴云欲雨薰石热,麋鹿度江虫出穴。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斜分汉水横千山,山青水绿荆门关。向前问个长沙路,旧是屈原沈溺处。谁家丹旐已南来,逢著流人从此去。月明山鸟多不栖,下枝飞上高枝啼。主人念远心不怿,罗衫卧对章台夕。红烛交横各自归,酒醒还是他乡客。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复白头在天涯。
https://shici.929r.com/shici/fEZH3mMCi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