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称见几行,宁以终日需。
醴忘穆生去,申公徒嗟吁。
遥遥千载下,此风一何孤。
惟有二疏傅,高尚能继诸。
十二通论语,吾职不为辜。
宦成而不去,后悔将何如。
公卿饯之行,祖帐临东都。
高咏蟋蟀篇,挥霍寻欢娱。
多财志损贤,多财过益愚。
不独肥遁嘉,卓识堪为模。
易称见几行,宁以终日需。
醴忘穆生去,申公徒嗟吁。
遥遥千载下,此风一何孤。
惟有二疏傅,高尚能继诸。
十二通论语,吾职不为辜。
宦成而不去,后悔将何如。
公卿饯之行,祖帐临东都。
高咏蟋蟀篇,挥霍寻欢娱。
多财志损贤,多财过益愚。
不独肥遁嘉,卓识堪为模。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拟古诗三十首》中的第十二首,名为“张景阳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比喻,展现了对古代贤士人格的赞美与对官场世态的深刻洞察。
首句“易称见几行,宁以终日需”,引用《易经》中的思想,强调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重要性,不应因一时的安逸而忽视长远的规划。接着,“醴忘穆生去,申公徒嗟吁”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穆生和申公的故事,表达了对贤者离世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才流失对社会的损失。
“遥遥千载下,此风一何孤”则感叹于这种高尚品德在时间长河中的稀少与孤独,凸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接下来,“惟有二疏傅,高尚能继诸”赞扬了汉代隐士疏广、疏受父子,他们坚守高洁,不为名利所动,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十二通论语,吾职不为辜”表明诗人自己对儒家经典《论语》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认为这是他作为官员的责任所在,没有辜负自己的职责。紧接着,“宦成而不去,后悔将何如”则是对那些贪恋权位、不愿辞官归隐者的讽刺,表达了对及时退隐、享受天伦之乐的肯定。
“公卿饯之行,祖帐临东都”描绘了为官员送行的场景,体现了对离职官员的尊重与不舍。“高咏蟋蟀篇,挥霍寻欢娱”则通过吟唱《蟋蟀》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最后,“多财志损贤,多财过益愚”揭示了财富对人的负面影响,告诫人们不应被物质所累,而应保持内心的清明与高尚。“不独肥遁嘉,卓识堪为模”则总结全诗,强调了高尚人格与卓越见识的价值,鼓励人们追求真善美,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深沉,既有对古代贤士的颂扬,也有对现实官场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翼唐九佐开天命,论道三台识国桢。
握管表章文学馆,持忠坚保岁寒名。
栋梁祖干家声重,兰桂孙枝令誉清。
浙闽封疆慎抚育,惟期宁静勉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