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明朝不许沿溪赏,已没溪桥一尺深。
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明朝不许沿溪赏,已没溪桥一尺深。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人在秋夜银烛下独自沉思的场景。诗人的心境被窗外沉闷的秋雨所触动,暗示着内心的孤寂和对未来的担忧。他想象着明天溪水可能上涨,溪桥会被淹没一尺之深,因此预示着赏景的计划将受阻。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以及淡淡的哀愁,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无常的感慨。整体上,这是一首寓言性的小诗,以景抒情,富有哲理。
平生岁寒心,颇好岁寒色。
一松如人长,惨淡穷山侧。
樵儿日过之,有意斧斤得。
予心异尔意,野圃为移植。
醉听疏声眠,吟到细阴息。
落落岩涧姿,相对永朝夕。
如言千载后,其长可千尺。
人生虽百年,相期眇无极。
且结无情游,汝固予何易。
岂待百年外,人松两殊迹。
人为松下土,松化土上石。
我生始逾壮,足以伴寒碧。
廊腰偃月势环遭,秋宇澄明照一毫。
楼槛转身侵白日,海山随眼没惊涛。
泉枯碧甃鳗形遁,屋跨苍崖鸟翼劳。
屈指旧游今二纪,新愁烂熳入风骚。
三月将交雨细时,馀花扑扑柳飞飞。
已于树底闻莺恨,更向花前送客归。
暗绿几行迎去马,乱红无数落征衣。
伤春惜别钟吾辈,此际宁容瘦骨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