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行时令,登台约礼文。
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
昼漏听初发,阳光望渐分。
司天为岁备,持简出人群。
惠爱周微物,生灵荷圣君。
长当有嘉瑞,郁郁复纷纷。
至日行时令,登台约礼文。
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
昼漏听初发,阳光望渐分。
司天为岁备,持简出人群。
惠爱周微物,生灵荷圣君。
长当有嘉瑞,郁郁复纷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史在太阳当空之时,登上瞭望台观察天象并记录云物的景象。其中,“至日行时令”表明了太阳正午时分的重要性,而“登台约礼文”则显示出古代官员对于仪式和文献的重视。
诗中的“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一句,透露出官员对天象的识别能力,这里的“伯赵氏”可能是指太史的某种称谓或职位。而“色辨五方云”则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分类。
“昼漏听初发,阳光望渐分”两句通过对日晷(昼漏)和阳光变化的描绘,强调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主题。太史在这里扮演着记录和解读自然规律的角色。
“司天为岁备,持简出人群”表明了太史的职责是为了年终的总结准备,而他走出人群则显示其独立性和专业性。“惠爱周微物,生灵荷圣君”两句强调了统治者对天下万物的关怀和民众对于圣明君主的感激之情。
最后,“长当有嘉瑞,郁郁复纷纷”表达了一种美好祥瑞持续存在的愿望,以及这种吉祥气氛如同云朵一般浓厚而弥漫。
整首诗通过对太史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官员对于天文观测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维护国家礼仪和解读自然规律中的角色。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于君主惠泽和祥瑞的美好愿望。
非乐英材,都缘业重,奈何学父相陵。
暗思揣已,亘昔并无能。
最苦于身学浅,生徒拥、战战兢兢。
来咨问,心中唬得,恰似履薄冰。
宁曾。
为模范,果然当死,偏得人憎。
又番成羁绊,早晚超升。
拂袖崇真向道,前程访、霞友云朋。
蓬莱路稳,相从去须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