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无归感式微,却横江雾掩阳晞。
坐鞭穷户千牛瘦,走豢通侯五马肥。
操臼已忘新妇态,当锋谁解小郎围?
愿渠早悟浮萍命,莫作狂花历乱飞。
中路无归感式微,却横江雾掩阳晞。
坐鞭穷户千牛瘦,走豢通侯五马肥。
操臼已忘新妇态,当锋谁解小郎围?
愿渠早悟浮萍命,莫作狂花历乱飞。
这首诗《愤述六章(其一)》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对比贫富阶层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与批判。
首联“中路无归感式微,却横江雾掩阳晞”,描绘了在人生的中途,感到前路迷茫,仿佛处于一种衰败的状态,而远处的阳光被江面的雾气遮蔽,象征着希望的渺茫。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寓言了个人命运的艰难与社会环境的压抑。
颔联“坐鞭穷户千牛瘦,走豢通侯五马肥”,通过对比描写,揭示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穷苦人家的牛因劳役过度而显得瘦弱不堪,而富贵人家的马则因享乐过度而显得肥壮。这一对比强烈地突出了社会阶级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残酷性。
颈联“操臼已忘新妇态,当锋谁解小郎围?”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这里使用了比喻,将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比作婚姻中的问题,暗示了社会关系中的复杂与矛盾。同时,“操臼”与“当锋”分别指代劳动与权力,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中不公平分配的不满。
尾联“愿渠早悟浮萍命,莫作狂花历乱飞。”寄予了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同情与期望,希望他们能早日认识到生活的艰辛,避免像狂花一样随风飘荡,无所依附,表达了对社会公正与个体尊严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犀利的笔触,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孤云野鹤情自在,碧水丹山人易安。
哀鸿独叫暮天阔,宿鹭双飞秋雨寒。
蔗林遮眼青到市,柏叶漫山红隔水。
不将浊酒急驱除,满意风光谁料理。
木叶尽凋,湖色接天,雪月明江水。
凌万顷、一苇纵所之。
若凭虚驭风仙子。
听洞箫、绵延不绝如缕,馀音袅袅游丝曳。
乃举酒赋诗,玉鳞霜蟹,是中风味偏美。
任满头堆絮雪花飞。
更月澹蓬窗冻云垂。
山郁苍苍,桥卧沈沈,夜鹊惊起。
噫。
倚兰桨兮。
我今恍惚遗身世。
渔樵甘放浪,蜉蝣然、寄天地。
叹富贵何时。
功名浪语。
人生寓乐虽情尔。
知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则知变者如是。
且物生宇宙各有司。
非已有纤毫莫得之。
委吾心、耳目所寄。
用之而不竭,取则不吾禁,自色自声,本非有意。
望东来孤鹤缟其衣。
快乘之、从此仙矣。
片片玉零乱,寒风生惊嗟。
冻雀相飞鸣,俛啄苔上花。
鸣飞饥肠不能实,却上烟梢照斜日。
愁逢冷淡太寂寥,不似春风艳阳质。
烟梢修矗画檐低,春晓业疏绿玉枝。
节立孤高虚静处,身持敬义直方时。
清风戛玉声摇佩,明月筛金影散墀。
寄语幽人勤爱获,莫教{左虽右斤}削俗髠知。
云痴天四合,密雪洒石矼。
野渡减行迹,岸沙横孤艭。
谁怜鹤发翁,披蓑钓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