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乌帽抗黄尘,昼锦归来世又新。
若过武夷山下看,人间不太敝精神。
七年乌帽抗黄尘,昼锦归来世又新。
若过武夷山下看,人间不太敝精神。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米芾所作,名为《和陈建州觉民(其一)》。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历经七年在外,头戴乌帽,抵御风尘,最终衣锦还乡,重获新生的场景。诗人在想象中,如果这位主人公经过武夷山下,那人间的景象将会焕然一新,不再显得疲惫或消沉。
通过“七年乌帽抗黄尘”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在外界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奋斗与挑战,头戴乌帽,象征着他的坚韧不拔与默默付出。而“昼锦归来世又新”则表达了他归来时的荣耀与喜悦,以及社会对他的重新认可与欢迎,仿佛世界因此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若过武夷山下看,人间不太敝精神”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暗示即便是在自然美景之中,如武夷山这样的地方,人们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让精神得到释放与提升,不再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吏散收簿书,公馆如山居。
归来换野服,携策将焉如。
园亭极潇洒,阴森修竹下。
拂石坐终日,徙倚不知夜。
山月照我明,林风吹我清。
口诵太古文,往来池上行。
露下觉微凛,南窗归就枕。
心闲神自安,达旦得酣寝。
乱曰:懒守尔何为,日日常若斯。
为言我自尔,此乐非汝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