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阴山万里秋,题诗我独后登楼。
天连瀚海云常惨,风起龙沙客自愁。
报主不妨先士卒,防边奚必晋公侯。
书生开口征夫笑,塞草苍苍紫涧流。
水落阴山万里秋,题诗我独后登楼。
天连瀚海云常惨,风起龙沙客自愁。
报主不妨先士卒,防边奚必晋公侯。
书生开口征夫笑,塞草苍苍紫涧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大同城楼上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思绪。首句“水落阴山万里秋”,以“水落”暗示季节变换,渲染出秋季的肃杀氛围,而“阴山万里秋”则勾勒出辽阔的北方景象,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观。
接着,“题诗我独后登楼”一句,点明了诗人独自在城楼上题诗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也暗示了他与众不同的思考深度和情感体验。
“天连瀚海云常惨,风起龙沙客自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景象,瀚海的云彩常常显得阴郁,风起时,龙沙之地的旅人自然会感到忧愁。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含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报主不妨先士卒,防边奚必晋公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责任的理解。他认为,报效国家不必等待高位,即使是在基层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样,守卫边疆也不一定要成为显赫的公侯,关键在于尽职尽责。
最后,“书生开口征夫笑,塞草苍苍紫涧流。”这两句通过对比书生与征夫的言行,展现了不同身份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书生或许因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被征夫嘲笑,但塞外的草木依旧苍翠,涧水依然流淌,象征着自然的恒常与不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忠诚与责任、以及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
岂知蹭蹬不称意,八年梁益凋朱颜。
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
中原机会叹屡失,明日茵席留馀潸。
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
酒酣博簺为欢娱,信手枭卢喝成采。
牛背烂烂电目光,狂杀自谓元非狂。
故都九庙臣敢忘,祖宗神灵在帝旁。
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尤物。收拾瑶池倾国艳,来向朱栏一壁。透户龙香,隔帘莺语,料得肌如雪。月妖真态,是谁教避人杰。
酒罢归对寒窗,相留昨夜,应是梅花发。赋了高唐犹想像,不管孤灯明灭。半面难期,多情易感,愁点星星发。绕梁声在,为伊忘味三月。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茜。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黄泥坂词》【宋·苏轼】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茜。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https://shici.929r.com/shici/rb2gJg8Jh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