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寸田塍接涧阿,一丛茅屋枕坡陀。
马蹄已近江南路,渐觉人家水竹多。
寸寸田塍接涧阿,一丛茅屋枕坡陀。
马蹄已近江南路,渐觉人家水竹多。
这首明代诗人程敏政的《途次偶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田园气息的画面。首句"寸寸田塍接涧阿",通过"寸寸"和"接",展现出田地与山涧紧密相连的景象,暗示了地形的曲折与自然的和谐。"一丛茅屋枕坡陀"进一步描绘了简朴的农舍坐落在起伏的山坡上,犹如在大地的怀抱中憩息,流露出一种质朴的生活状态。
后两句"马蹄已近江南路,渐觉人家水竹多",随着行进,诗人感觉到接近江南地区,沿途的风景开始变化,水边竹林与民居增多,透露出江南特有的湿润与生机。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江南乡村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深深喜爱。
怅人生如寄,禁几度,暮秋天。
看黄菊丹枫,白蘋红蓼,斗媚争妍。
江郎祗馀恨赋,对荒原拱木惨无言。
判取愁埋死后,那堪恨积生前。冰轮常缺亦常圆。
千古总依然。叹古往今来,勋名竹帛,断梦飞烟。
临风那堪惋吊,只湖山面目似当年。
空外宾鸿作字,分明写出愁篇。
一上高楼,夕阳影里无穷路。
冷烟衰草送秋时,曾记临岐语。归信莫教轻误。
恨西风、偏成间阻。虚窗促织,别院寒砧,总添愁苦。
过尽征鸿,踟躇没计传衷素。
织将锦字又模糊,颠倒难重数。小月花梢微露。
镜台前、暗窥眉妩。玉箫声断,金鸭香寒,梦回谁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