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资治敢沽名,忧国忧时不尽情。
岂有丹砂藏石室,何当芹曝献彤廷。
禄粮通变宗藩利,兵律昭宣岭海清。
勿讶杞人空抱虑,经纶应不负生平。
一编资治敢沽名,忧国忧时不尽情。
岂有丹砂藏石室,何当芹曝献彤廷。
禄粮通变宗藩利,兵律昭宣岭海清。
勿讶杞人空抱虑,经纶应不负生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建对都御史林念堂宗藩奏疏和御史陈青田大征檄文的感怀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深沉忧虑与热切期盼。
首联“一编资治敢沽名,忧国忧时不尽情”,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以著书立说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的决心,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无法完全表达。
颔联“岂有丹砂藏石室,何当芹曝献彤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隐居山林的丹砂,渴望有一天能像芹菜一样在朝廷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国家贡献智慧。
颈联“禄粮通变宗藩利,兵律昭宣岭海清”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具体建议,主张通过灵活的政策调整(禄粮通变)来促进宗藩的利益,同时强调军事法律(兵律)的明确与执行,以确保边疆地区的安宁。
尾联“勿讶杞人空抱虑,经纶应不负生平”则以“杞人忧天”的典故自喻,表明自己虽担忧国家未来,但坚信自己的智慧与努力不会辜负一生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其希望通过著述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的决心。
游子常年风性高,生龙地主垂干旄。
绛帐后堂延弟子,春装别墅拥贤豪。
何处山川不留饮,何处风光能荐寝。
花落时粘缥绿笺,杯翻只污蒲桃锦。
尔时闾井多欢娱,尔家弟兄犹读书。
长星出天十年内,经过旧地百不如。
江上更番起戎队,河南学馆今芜废。
地主才高落网罗,门生产尽归阛阓。
君家少父识人稀,白鹿腾空人事非。
频年落第常留醉,几夜浮桥独送归。
此情此日堪怜处,故人上官得陵署。
从今见忆直须来,几日相过那便去。
春酒春灯花月深,离愁今夕动春心。
亲知报李非无玉,直笑栽桃未有阴。
沈子报雠塞外行,一诧便得千黄金。
买马买鞍意不惬,更买五尺番家铁。
镂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
细瓦厂中多狐狸,京师夜行不敢西。
叔子佩之只一过,黄蒿连夜闻狐啼。
今年我从上谷行,中丞遗我聊癸庚。
买驴南归只两旬,只愁马上逢黄巾。
叔子见我无所仗,解刀赠我行色壮。
毕竟还从水道归,挂在蓬窗两相向。
一日十拔九摩挲,鞘影鳞鳞入向河。
须臾报道渔罩外,电脚龙腾五尺梭。
白日午未倾,野火烧青昊。
蝇母识残腥,寒唇聚秋草。
海门不可测,练气白于捣。
望之远若迟,少焉忽如扫。
阴风噫大块,冷艳拦长岛。
怪沫一何繁,水与水相澡。
玩弄狎鬼神,去来准昏晓。
何地无恢奇,焉能尽搜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