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横塘曲》
《横塘曲》全文
明 / 孙蕡   形式: 乐府曲辞

莺黄不染衣,蝶粉不匀面。

有情翻作无情悲,相见浑如不相见。

落花深处紫骝嘶,红藕香中画舫移。

藕丝难叠同心结,花影空成连理枝。

君如呼沙鸿,妾似浮波雁。

暂时照影相和鸣,逐浪随风各分散。

分散杳然去,几时还合并。

芙蓉易谢月常缺,亦似人间离别情。

(0)
鉴赏

这首《横塘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与情感的交织,充满了深沉的哲思与淡淡的哀愁。

首先,“莺黄不染衣,蝶粉不匀面。”这两句以“莺”与“蝶”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美好与生机,却以“不染衣”、“不匀面”暗示其与人类世界的疏离,预示着后续情感的孤独与无奈。

接着,“有情翻作无情悲,相见浑如不相见。”这两句将情感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心中有情,却因某种原因而显得无情,即便是面对面的相遇,也仿佛未曾真正相逢,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悲哀。

“落花深处紫骝嘶,红藕香中画舫移。”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描绘,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画面。马儿在落花间嘶鸣,画舫在红藕的香气中缓缓移动,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又暗含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藕丝难叠同心结,花影空成连理枝。”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藕丝难以编织成同心结,花影虽美却只能形成空洞的连理枝,表达了即使有心相系,却难以实现的心愿,以及美好事物终归虚幻的无奈。

“君如呼沙鸿,妾似浮波雁。”这两句以“鸿”与“雁”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如同被风吹散的鸿雁,虽然曾经相依相伴,但最终各自飘零,无法再相聚。

“暂时照影相和鸣,逐浪随风各分散。”这两句描述了短暂的相聚后,两人不得不面对分离的命运,如同随波逐流的船只,各自追寻自己的道路。

“分散杳然去,几时还合并。”这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对重逢的渴望,尽管现在已各奔东西,但仍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再次相遇。

最后,“芙蓉易谢月常缺,亦似人间离别情。”这两句以自然界的规律——芙蓉易凋谢,月亮常缺,类比于人生的离别与聚散,揭示了世间离别之痛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性的交融,以及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离别与变迁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孙蕡

孙蕡
朝代:明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猜你喜欢

金陵曲四首赠大司马吴公·其二

石头虎踞壮金城,江左仍屯七校兵。

樽俎从容多妙略,楼船十万净长鲸。

(0)

七夕集社中诸子迟柯陈二孝廉不至得槎字

嘉会当今夕,移樽对藕花。

云霞生满翰,河汉望乘槎。

砧捣千门月,盘堆五色瓜。

风流怀二子,乞巧向谁家。

(0)

春日访方子举伯纯诸友南山读书处醉后留题

南山幽僻处,倚杖问僧家。

一径通玄草,双林吐觉花。

春深寒雨细,谷迥暮云斜。

尊酒交欢罢,斋心礼法华。

(0)

关山月

上谷风尘起,良人去不归。

青楼多涕泪,紫塞隔音徽。

月下秋砧急,庭前桐叶飞。

榆关万里道,何处寄寒衣。

(0)

建安别诸祖守宪弟道佩

仝舟溯建水,岐路别如何。

旅鬓秋霜短,乡心夜雨多。

寒鸿依海岛,岩狖啸烟萝。

回首三江水,何时共钓蓑。

(0)

春日怀所知·其二

一春多苦雨,落魄愿多违。

白雪生明镜,缁尘染素衣。

溪流清绕舍,竹影乱侵扉。

若问江湖兴,朝朝咏式微。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