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浑疑晚,山晴尚踏泥。
花边花鸭卧,竹里竹鸡啼。
问店欣逢寺,命车仍杖藜。
松篁犹有径,桃李得无蹊。
晨起浑疑晚,山晴尚踏泥。
花边花鸭卧,竹里竹鸡啼。
问店欣逢寺,命车仍杖藜。
松篁犹有径,桃李得无蹊。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起来时的朦胧景象和诗人出行的闲适心情。首句"晨起浑疑晚",写出了早晨光线不足,仿佛误以为是傍晚的错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山晴尚踏泥",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初晴,山路仍有湿泥,行走其中增添了趣味。
接下来的两句"花边花鸭卧,竹里竹鸡啼",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生机,鸭子在花丛中休息,竹林深处传来鸡鸣,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乡村画面。
"问店欣逢寺",诗人行至村店,欣喜地发现是一座寺庙,流露出对佛教文化的亲近和对清静之地的向往。"命车仍杖藜",则写出诗人步行前往,手持藜杖,显示出其悠然自得的态度。
最后两句"松篁犹有径,桃李得无蹊",诗人注意到即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松竹之间仍有小路,桃花李花盛开之处也必有小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想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早春乡村的景色,以及诗人漫步其中的闲适心境,展现出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閒际相看,见他梨颊,玉准停匀。
料楚国夫人,掩来定妒,宜城公主,见后应嗔。
花气嗅来,歌声收入,蕴得风前无限春。
回头处,又一钩斜见,半面平分。不因口过逡巡。
愿指向、明河索问津。
想微亚风棂,侵寒欲嚏,潜携月幌,屏息无闻。
素手轻挼,薄巾微掩,曾恼萧郎被酒醺。
伤心处,更有时酸甚,闷把香薰。
蓦地逢君,且携手、垆边细语。
指蜀树、当年烽火,万山鼙鼓。
枫叶满林愁客思,落花遍地迷归路。
叹他乡、好况最无多,难常聚。同是客,君尤苦。
两人恨,悲谁诉。看囊中尽矣,酒钱何处。
吾辈无端寒至此,富儿何物骄如许。
脱敝裘、付与酒家娘,摇头去。
淮南王,慕灵仙,服食丹药求大年。
重楼十二罗五城,玉童吹箫作凤鸣。
左石室,右丹台。
枕中鸿宝不可开,咸阳帝子非仙才。
八公一去神鼎空,化为双白鹤飞云中。
飞云中,游天际,鸡犬无声空城闭。
茂陵神宫树成列,淮南丹灶狐兔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