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名为《冬至日独游吉祥寺》。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独自游历时的心境。
“井底微阳回未回”,这里的“井底微阳”形象生动,通过井水的反射来描写冬日阳光的微弱与温暖。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期待和希望,虽然阳光尚未完全回归,但它的到来已经给寒冷的世界带来了生的气息。
“萧萧寒雨湿枯荄”,这句话通过对寒雨和枯荄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萧瑟的冬日景象。枯荄,即干枯的野草,这里的“湿”字生动地展示了雨水对大自然的滋润,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寂寞。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这里,苏轼自比为“苏夫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不羁的生活态度。他不在乎外界的繁华,只是在不被世人所注意的时候,独自前往吉祥寺。诗句中透露出一种与世无争、淡泊明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苏轼在冬至这一特殊时节中的孤独与超脱,也体现了他那种不随波逐流、自有定见的人生态度。
蕉园未暑。罩一幄柳阴,软沙堤路。
蓼紫过墙,葵红亚槛,潇洒只同衡宇。
留客小窗话茗,商略金芽词谱。
经年矣,剪清缸重听,褪花凉雨。愁去。
修门外,断雁数声,残月如钩处。
街鼓铜龙,分明西苑,执手翻疑南浦。
谁溯野塘秋水,寻得鹭盟鸥侣。
须独自,买渔舟来往,柘湖烟树。
泊春江无那,灯收水市、玉蟾才瘦。
笑传杯红捲半莲,郎官爱客依旧。香残燕口。
便话到将眠时候。
不应认做,此度初逢,记楚榜燕亭,曾梦携手。
对床人在。奈滚滚车帆,匆匆琴酒。
刚消得旅愁多少,城鸦又闻翻柳。装书马首。
凭寄语温陵黄九。
算只负了,灵谷梅花,趁东风零乱,一鞭吟袖。
满阶榆荚过墙竹,日长初埽三径。
鸠妇呼残,燕雏飞后,不许草堂人静。隔林遥听。
恰吟侣参差,绿阴遮定。
长记抛书,声声如在最高岭。
柴关应误来客,乱喧晴叶底,剥啄难省。
葵扇慵挥,桃笙乍展,午梦几番催醒。井梧秋冷。
渐移近朱栏,有人闲凭。一笑回身,镜中看鬓影。
水村断续风香,念山湾口柴扃下。
冶春十亩,红燃翠冷,东阳亭榭。
彭泽将行,鹿门未老,隐何为者。
仿来禽奉橘,书翻种树,都付与,簪花写。
夏果离离入画。缀深枝、鼬穿藤挂。
橐驼去后,锄教阿段。满畦泉泻。
杏可研浆,柑须酿酒,曲房清暇。
怕一行作吏,箯舆并载,晓猿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