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未了送春归,万紫千红洗渐稀。
馀艳卢姬堪?面,残香荀令待熏衣。
乍迎丝竹临风笑,忽绕梁尘度曲飞。
多少王孙金勒马,重来何处聘轻肥。
探春未了送春归,万紫千红洗渐稀。
馀艳卢姬堪?面,残香荀令待熏衣。
乍迎丝竹临风笑,忽绕梁尘度曲飞。
多少王孙金勒马,重来何处聘轻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花朵逐渐凋零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落花之美与哀愁。首句“探春未了送春归”点明了季节更迭的主题,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惋惜之情。接着,“万紫千红洗渐稀”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花朵由繁盛到稀疏的过程,仿佛是大自然在用色彩的变化为春天画上句号。
“馀艳卢姬堪?面”和“残香荀令待熏衣”两句,运用了典故,分别借用了卢姬和荀令的故事,进一步渲染了落花的美丽与香气,同时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无奈。接下来,“乍迎丝竹临风笑,忽绕梁尘度曲飞”描绘了音乐与落花之间的互动,仿佛音乐能赋予花朵生命,让它们在风中轻盈起舞,又在空中留下悠扬的旋律,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最后,“多少王孙金勒马,重来何处聘轻肥”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诗句中“王孙”指的是贵族子弟,他们曾经骑着装饰华丽的马,游历于花海之中,享受着青春与繁华。然而,当春天过去,一切都会变得不同,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快乐,是否还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重现?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整个季节、乃至生命的循环往复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落花之美与生命的短暂,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前村昨夜,先报春消息。
庾岭一枝开,见行人、频频顾惜。
东君布巧,妆蕊似裁□,疏竹外,小溪边,雪里藏春色。
朔风吹绽,不假和风拆。
根暖独亨嘉,向百花、头先占得。
高楼羌笛,且劝莫凄然,协帝梦,起商岩,须尽调羹力。
危栏独倚,往事思量遍。
回首掩朱扉,敛云鬓、闲拈针线。
轻罗碎翦,缝个小梅花,灯闪闪,夜沈沈,玉指轻轻拈。
寒苞素艳,浑似枝头见。
半拆与初开,谁赢得、江南手段。
玉冠斜插,惟恨欠清香,风动处,月明时,不怕吹羌管。
郊居牢落,一水流清浅。
忆得去年冬,数枝梅、低临水畔。
今朝重见,把酒祝东风,和雪看。
整凝眸,宛若江南岸。
浮生瞥尔,劝汝休嗟叹。
不觉失芳心,柳腰□、纤纤仍换。
一朝光景,休恁作浑闲,春不远。
且追游,又办寻芳宴。
菊花新过,秋蕊香犹媚。
三八燕山亭,贺圣朝、申生明世。
肃霜天晓,正快活年时,庆新寿,万年欢,人醉蓬莱里。
红衫儿歌,水调夸多丽。
仰祝寿星明,指黄河、清年可拟。
欢同鱼水,永遇乐倾杯,风流子、洞仙歌,曲唱千秋岁。
填河鹊喜,巧夕来时候。
深院瑞烟浓,隐隐听、梨园清奏。
兰车玉佩,飞下蕊宫仙,春鬓绿,醉颜红,不减年时旧。
金杯争劝,尽是闺房秀。
试问寿何如,与天孙、相为长久。
看看子舍,添个捧觞人,从此去,尽欢娱,庆事年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