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无可上人》
《寄无可上人》全文
唐 / 姚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十二门中寺,诗僧寺独幽。

多年松色别,后夜磬声秋。

见世虑皆尽,来生事更修。

终须执瓶钵,相逐入牛头。

(0)
注释
寺:寺庙。
诗僧寺:专门供诗僧居住的寺庙。
幽:清静,幽深。
多年:长时间。
松色:松树的颜色。
后夜:深夜。
磬声:寺庙中敲击的木鱼声。
秋:秋天,引申为凉爽或寂寥。
世虑:尘世的忧虑。
皆尽:全部消失。
来生:来世。
事更修:修行更加精进。
执瓶钵:拿着盛饭的器具,象征出家人的生活。
相逐:相伴同行。
牛头:牛头山,佛教名山。
翻译
在十二座寺庙中,这座诗僧寺最为清幽。
经历了多年的沧桑,松树的颜色显得格外不同,夜晚的磬声更添几分秋意。
世间忧虑都已放下,期待来世修行更精进。
最终还是要拿起行者的瓶和钵,一同前往牛头山继续修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僧在京城十二门中寺独自修行的情景。"多年松色别"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后夜磬声秋"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见世虑皆尽"显示诗僧对红尘俗世的超脱与解脱,而"来生事更修"则是对未来生世继续修行的一种期待和决心。

最后两句"终须执瓶钵,相逐入牛头"描绘了诗僧携带着乞食的器具,最终可能会到达一个叫做“牛头”的地方,与其他同伴一起进入。这里的“牛头”可能是某个寺庙或修行之地的名称,也或者只是一个象征,代表着禅修的深处。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僧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状态。语言简洁而不失丰富的意境,是典型的唐代诗风。

作者介绍
姚合

姚合
朝代:唐   号:称“姚   籍贯:陕州硖石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董叔宏黄伯厚载酒黄塘送别

愁酌开怀酒,凉生破暑风。

论交谈洒洒,告别恨匆匆。

十里黄塘路,扁舟白发翁。

多情今夜月,为我照吟篷。

(0)

信府同知黄侯名其读书之室曰广居

隘夫护藩畛,得少便有馀。

达士心旷然,清明如太虚。

海岳陈鼎俎,羲驾走轩车。

唯诺无不行,尚怀豚与鱼。

嗟兹山城氓,憎长逮其胥。

好语朝索茅,怒攻昼攘裾。

侯来未数月,眉头笑舒舒。

退食扫一室,焚香展群书。

举头窗楹间,有榜揭广居。

力行守仁义,邹公不欺余。

(0)

金山寺留题

金山碧崔嵬,我泛扁舟来。

虚阁登还下,长廊去复回。

梵刹绝顶立,僧房八面开。

波涛起蛟蜃,洞穴生风雷。

千载有高松,万古无纤埃。

葛衣惹秋云,草履黏苍苔。

孤城寒角动,片帆暮钟催。

朗吟成此章,欲返犹徘徊。

(0)

送蒋朴之维阳

隋家天子爱扬州,四十离宫取次游。

荆棘久迷秦陇路,柳丝空拂汴河流。

君才清似庾开府,世事难于孙仲谋。

莫为青衫怯骑马,却将风景付閒愁。

(0)

虞美人·其三

红尘匹马长安道。人与花俱老。缓垂鞭袖过平康。

散尽高阳、零落少年场。朱弦重理相思调。

无奈知音少。十年如梦尽堪伤。

乐事如今、回首做凄凉。

(0)

月屋

一室虚明万境宽,水晶帘映玉阑干。

不从此处逢仙子,争信人间有广寒。

梅影夜窥霜镜满,桂香秋吸酒壶乾。

客来试问推敲字,笑指湖光上下看。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