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璧众求瑕,素丝易成污。
万里颠沛还,高堂已长暮。
积愤方盈抱,缠哀忽逾度。
念子从此终,黄泉竟谁诉。
一为时事感,岂独平生故。
唯见荒丘原,野草涂朝露。
白璧众求瑕,素丝易成污。
万里颠沛还,高堂已长暮。
积愤方盈抱,缠哀忽逾度。
念子从此终,黄泉竟谁诉。
一为时事感,岂独平生故。
唯见荒丘原,野草涂朝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名为《悲故交》。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哀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尽追念。
"白璧众求瑕,素丝易成污。"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人世间物欲横流、名誉难以保持纯洁的现实。白璧象征着完美无暇,而众人却在追求中发现了瑕疵;素丝原本洁白,却容易被污染。
"万里颠沛还,高堂已长暮。" 这两句描绘出一种时光飞逝、岁月匆匆的感觉。万里之远的旅程已经结束,而归来时发现家中的高堂(意指家庭或故土)已经被暮色笼罩,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
"积愤方盈抱,缠哀忽逾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满和哀愁,这些情绪在胸中积累,变得难以忍受。
"念子从此终,黄泉竟谁诉。" 这里“念子”可能指的是怀念逝去的亲友或故人,从此以后再无相见之日。而“黄泉”是古代对死后的世界的称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深切怀念和悲伤。
"一为时事感,岂独平生故。" 这句话说明这不是仅仅因为个人经历而产生的情感,而是因为时代变迁、世事无常所引发的共鸣。
最后两句“唯见荒丘原,野草涂朝露。” 则描绘了一幅荒凉的自然景象,荒丘和野草在晨露中湿润,这里没有了人间的情感交织,只剩下大自然的宁静与孤寂,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使是深厚的情谊也终将随时间而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和情感的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