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爱人,生此人之苦。
吁嗟实微物,身不及毛羽。
利嘴善噆肤,令人失眠睡。
长夏五六月,执热不通噫。
此物于是时,翾翾夸得势。
一聚动亿万,翳空如坌壒。
当昼即散伏,得夜乃纷会。
每见灯火集,不容设帱盖。
初若猬毛戢,次第缘罅隘。
稍稍傍耳飞,嘤鸣欲相卖。
挥拂不敢停,得便时一嘬。
所欲未涓滴,已见盈腹背。
舍命不畏死,忽遭一拍碎。
顾我七尺躯,岂不容尔细。
蜂有毒在尾,尔有毒在喙。
畏尔众口多,不比蜂一虿。
安得厉金商,扫荡聊一快。
天地不爱人,生此人之苦。
吁嗟实微物,身不及毛羽。
利嘴善噆肤,令人失眠睡。
长夏五六月,执热不通噫。
此物于是时,翾翾夸得势。
一聚动亿万,翳空如坌壒。
当昼即散伏,得夜乃纷会。
每见灯火集,不容设帱盖。
初若猬毛戢,次第缘罅隘。
稍稍傍耳飞,嘤鸣欲相卖。
挥拂不敢停,得便时一嘬。
所欲未涓滴,已见盈腹背。
舍命不畏死,忽遭一拍碎。
顾我七尺躯,岂不容尔细。
蜂有毒在尾,尔有毒在喙。
畏尔众口多,不比蜂一虿。
安得厉金商,扫荡聊一快。
这首诗名为《蚊》,是宋代诗人周行己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蚊子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的侵扰,表达了诗人对蚊子的厌恶之情。
首句“天地不爱人,生此人之苦”开篇即揭示了蚊子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却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接着,“吁嗟实微物,身不及毛羽”点明蚊子虽小,却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困扰。以下几句详细描述了蚊子的特性,如“利嘴善噆肤”,其尖锐的嘴能够刺入皮肤吸血;“一聚动亿万,翳空如坌壒”,成群结队的蚊子密布空中,数量惊人;“挥拂不敢停,得便时一嘬”,无论何时何地,蚊子都紧随人后,伺机吸血。
诗中还通过对比,将蚊子与蜂进行比较,指出虽然蜂有尾刺,但蚊子的毒液更为致命,因为蚊子的数量远超单个蜂的威力。“畏尔众口多,不比蜂一虿”,强调了蚊子群体攻击的威胁性。最后,“安得厉金商,扫荡聊一快”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一把锋利的武器,彻底消灭蚊子的愿望,以求得内心的快慰。
整首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蚊子对人类生活的干扰和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现象的独特思考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