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秋树里,正面剪刀峰。
远近阴晴变,朝昏紫翠熔。
一方青玉案,万朵绣芙蓉。
何日寻幽衲,来移化石松。
小楼秋树里,正面剪刀峰。
远近阴晴变,朝昏紫翠熔。
一方青玉案,万朵绣芙蓉。
何日寻幽衲,来移化石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黄山美景的向往与赞美。首句“小楼秋树里,正面剪刀峰”以小楼为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秋意盎然的山林之中,剪刀峰作为前景,既突出了山峰的独特形状,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接下来的“远近阴晴变,朝昏紫翠熔”,则展现了黄山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后,山色都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朝霞夕照下,山峰仿佛被紫色和翠绿色融化,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一方青玉案,万朵绣芙蓉”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黄山的壮丽景象,将山峦比作青玉案,花朵比作绣芙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川之美,如同精美的工艺品一般,令人赞叹不已。最后,“何日寻幽衲,来移化石松”表达了诗人渴望亲自登临黄山,探索其幽深之处,甚至愿意像僧人一样,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移栽黄山的奇石松树,寄寓了他对黄山深厚的情感和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展现了黄山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岁云暮。叹光阴苒苒能几许。
江梅尚怯馀寒,长安信音犹阻。春风无据。
凭阑久,欲去还凝伫。
忆溪边月下徘徊,暗香疏影庭户。
朝来冻解霜消,南枝上,香英数点微露。
把酒看花,无言有泪,还是那时情绪。
花依旧、晨妆何处。谩赢得、花前愁千缕。
尽高楼、画角频吹,任教纷纷飞絮。
梅将雪共春。彩艳灼灼不相因。
逐吹霏霏能争密,排枝碎碎巧妆新。
谁令香来满坐,独使净敛无尘。
芳意饶呈瑞,寒光助照人。
玲珑次第开已遍,点缀坐来频。
那是俱怀疑似,须知造化,两各逼天真。
荧煌清影初乱眼,浩荡逸气忽迷神。
未许琼花并重,将从玉树相亲。
先期迎献岁,更同歌酒占兹辰。
六华蜡蒂相辉映,轻盈敢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