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轩听雨知何处,风雨年年过雁双。
高枕凉秋梧叶井,短笺深夜杏花窗。
故交零落渺沧海,倦客归来卧月江。
剪韭不堪成独酌,漫教春酒绿翻缸。
西轩听雨知何处,风雨年年过雁双。
高枕凉秋梧叶井,短笺深夜杏花窗。
故交零落渺沧海,倦客归来卧月江。
剪韭不堪成独酌,漫教春酒绿翻缸。
这首元末明初的钱宰诗《题陈文玉听雨轩》描绘了诗人夜晚在西轩聆听雨声的情景。首句“西轩听雨知何处”以疑问起笔,引人遐想,不知雨声来自何方,增添了空间的广阔感和意境的朦胧美。接着,“风雨年年过雁双”暗示时光流转,风雨如常,大雁成双,触动了诗人对友人离散的感慨。
“高枕凉秋梧叶井,短笺深夜杏花窗”两句,通过“凉秋”、“梧叶”和“杏花窗”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深秋之夜的孤寂心情。他用“故交零落渺沧海”表达对旧友情谊的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叹,将个人的孤独与人生的无常融为一体。
“倦客归来卧月江”一句,以“倦客”自比,流露出旅人的疲惫和归乡的愿望,而“卧月江”则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寂寥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最后,“剪韭不堪成独酌,漫教春酒绿翻缸”以生活细节收尾,诗人借剪韭菜独自饮酒,感叹无人共饮的凄凉,春酒虽好,却只能独自消愁,直至酒缸翻绿,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听雨轩中对人生况味的深深思索。
南都太宰介溪公,手持一轴来春风。
敛之初觉未盈把,张之屋壁屋增大。
上有一鹤从天来,皤然四翁立地下。
此图胡为挂我壁,使我恍恍累日神辟易。
屋壁欲动儿童骇,走走告一鹤。
飞来堂上从四客,即令招之无所得。
但见图中隐隐一翁举手鹤羽摇,一翁捧书鹤头朝,一翁仰视志淩霄,一翁俯目神寂寥。
四人俨俨毛发动,睛光射人人发耸。
似是四皓在商山,鹤书一召汉鼎重。
动息弛张,仔细思量。
共工怒触,不周山崩,天柱方折,地维亏张。
于彼之时女娲何必断鳌足,四人可使撑四方,永立四极寿无疆。
朱生自负医国术,持以售人人不识。
有如旌阳大丹丸,从来相遇非人力。
药囊小试岐黄春,一匕一下回命脉。
我有真丹欲传子,得之者寿寿无极。
归来濯足长江流,偃仰晞发阳羡北。
阳羡山中茶,扬子江心水。
一化晕血肠,胸次无渣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