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依山静,流泉破绿天。
径留龙迹幻,殿聚鸟声圆。
还碧三峰路,空青万竹烟。
禅房花木在,小憩避尘缘。
古木依山静,流泉破绿天。
径留龙迹幻,殿聚鸟声圆。
还碧三峰路,空青万竹烟。
禅房花木在,小憩避尘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寺院景象。首句“古木依山静”,以“古木”和“山”营造出一种历史悠久、环境静谧的氛围。“流泉破绿天”,通过“流泉”与“绿天”的对比,展现了水的灵动与天空的广阔,使画面更加生动。接下来,“径留龙迹幻,殿聚鸟声圆”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痕迹与声音赋予了神秘色彩,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还碧三峰路,空青万竹烟”则进一步描绘了寺院周围的自然景观,绿色的山峰与青色的竹林,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最后,“禅房花木在,小憩避尘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寺院中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禅意的巧妙融入,展现了作者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迩日望雨意颇浓,较量不与常年同。
常年自冬逮春夏,不雪不雨愁蕴隆。
去冬三白泽早被,春霖优渥亦屡逢。
比来日日霏细点,每当欲沛驱以风。
譬诸未得奚患失,于将得者患乃丛。
揆之人情率如是,我忧亦在人情中。
岂我春月太适意,或示之戒令忡忡。
我则宜矣民何辜,饼香近口夺腹充。
东郊十日纵可待,南薰五弦望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