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谪居汉阳白沙口阻雨因题驿亭》
《谪居汉阳白沙口阻雨因题驿亭》全文
唐 / 郑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汉阳无远近,见说过湓城。

云雨经春客,江山几日程。

终随鸥鸟去,秖待海潮生。

前路逢渔父,多惭问姓名。

(0)
翻译
不论汉阳距离多远,我听说它与湓城相邻。
春天的云雨中,我这个过客即将启程,不知还要走多少天的路程。
最终我将随着鸥鸟离去,只等待着海潮的涨落作为指引。
在前方的路上,如果遇到打鱼的老人,我真会感到羞愧,因为他可能会询问我的名字。
注释
汉阳:地名,指汉水之阳。
湓城:地名,位于长江边上的古城。
客:过客,指诗人自己。
几日程:几天的旅程。
随:跟随。
秖:只。
渔父:渔夫。
惭:感到羞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飘泊不定的旅人情怀,抒发了对远行无尽和自然景观的感慨。开篇“汉阳无远近”表明在作者看来,从汉阳出发,无论远近皆可到达,彰显了汉阳的地理位置重要性。“见说过湓城”则是指诗人听闻或亲历经由湓城的旅途。

“云雨经春客”一句,以春天多变的云雨比喻诗人行踪不定,彷彿无常。接着,“江山几日程”则是询问自己在这片江山之间徘徊了多久,显示出对时间流逝和旅途长度的迷茫与不确定。

“终随鸥鸟去”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而“秖待海潮生”则是期待着某种变化或机缘的到来,可能是指诗人内心对未来旅途的期待与憧憬。

最后,“前路逢渔父,多惭问姓名”则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偶遇老渔夫,对于对方的姓名感到好奇却又带有几分自责之情,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善良和礼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感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作者的旅行经历,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

作者介绍
郑常

郑常
朝代:唐

郑常[唐](约公元七七三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中前后在世。以诗鸣。尝谪居渔阳。
猜你喜欢

墨萱草

种得宜男草,忘忧度岁华。

墨池怜照影,朵朵凤头花。

(0)

问月亭

何事流年逐逝波,试将此意问姮娥。

到头白发几人在,爱此清光今夜多。

直欲仰空援北斗,便须尽量酌天河。

此怀此处不倾倒,禁得宋郎秋思何!

(0)

读秦记

登高望远海,中有三神山。

秦皇惑方士,采药驻容颜。

如求不死药,何必波涛间!

玄牝气孔神,日夜相循环。

若人善保之,入圣而超凡。

所以广成子,度世安泥丸。

(0)

昔年同社为秋词,今成往事,离居多感,岁晏不聊,触绪生吟,冰霜满月,凛尖风之透骨,感皎月之映心,多因梦后之思,添出酒边之句,聊作秋声貂续,以为春咏前驱,合曰寒词得一十六首·其七

夜迢迢更路迢迢,淡月飘灯自过桥。

想得阿娇燃烛待,也应初换第三条。

(0)

蝶恋花.题无言半瓢居

卜宅邗沟何处是。名动江关,只住柴门里。

研北帘东聊寄耳。半瓢新署荒斋字。

几两青鞋频到此。雨冷茶香,不问干戈事。

斟酌平山芳草地。沧桑前度君能记。

(0)

暗香.绿萼梅

春才几日。早数枝开遍,笑他红白。

仙径曾逢,萼绿华来记相识。

修竹天寒翠倚,翻认了、暗侵苔色。

纵一片、月底难寻,微晕怎消得。脉脉。清露湿。

便静掩帘衣,夜香难隔。吴根旧宅。

篱角无言照溪侧。

只有楼边易坠,又何处、短亭风笛。

归路杳、但梦绕,铜坑断碧。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