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梦蝶,俯坠粉池台,半成秋苑。翠阴渐满。
衬松涛四壁,画堂寒卷。镜里湖光,暗把衣尘净浣。
蕙风暖。送幽绿细香,吹上绡扇。开径人意远。
待静理冰弦,醉拈湘管。鬓丝易短。
笑簪芳帽影,旧红犹染。潋滟金尊,要与啼莺共款。
绕花转。祝南屏、暮钟敲缓。
晚春梦蝶,俯坠粉池台,半成秋苑。翠阴渐满。
衬松涛四壁,画堂寒卷。镜里湖光,暗把衣尘净浣。
蕙风暖。送幽绿细香,吹上绡扇。开径人意远。
待静理冰弦,醉拈湘管。鬓丝易短。
笑簪芳帽影,旧红犹染。潋滟金尊,要与啼莺共款。
绕花转。祝南屏、暮钟敲缓。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梦境般的场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诗人通过“晚春梦蝶”这一主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晚春梦蝶,俯坠粉池台”,开篇即以蝴蝶入梦,落在粉嫩的池边,营造出一幅梦幻般的画面。接着,“半成秋苑”,暗示季节的更迭,春天的景色逐渐向秋天过渡,但在这首诗中,这种过渡并未带来哀愁,反而增添了诗的韵味。
“翠阴渐满。衬松涛四壁,画堂寒卷。”描述的是夏日傍晚,翠绿的树荫逐渐覆盖,与松涛相映成趣,画堂的帘幕在微寒中缓缓卷起,营造出一种清凉而宁静的氛围。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类生活的空间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镜里湖光,暗把衣尘净浣。”诗人借湖面的倒影,表达了内心的纯净与宁静,仿佛湖水能洗净心灵的尘埃,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蕙风暖。送幽绿细香,吹上绡扇。”蕙草的香气在温暖的春风中弥漫,轻柔地吹拂过绡扇,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也象征着情感的细腻与温馨。
“开径人意远。待静理冰弦,醉拈湘管。”诗人通过描绘人们在宁静中弹奏琴弦、挥洒墨迹的情景,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心灵的自由与放纵。
“鬓丝易短。笑簪芳帽影,旧红犹染。”岁月的流转,让人的鬓发变得稀疏,但依然以鲜艳的帽子点缀,保持对美的追求,体现了对生命与时间的乐观态度。
“潋滟金尊,要与啼莺共款。”诗人邀请黄莺一同饮酒,共享欢乐,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热爱。
“绕花转。祝南屏、暮钟敲缓。”最后,诗人围绕着花朵漫步,期待南屏山的暮钟声悠扬而缓慢地响起,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晚春时节的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今年植菊良寡谋,丛萎满望如田畴。
黄深白浅欠旌别,未表劲净专高秋。
初移风雨连朝恶,才到暄晴骤开却。
铺毡未暇坐观嬉,携筇粗放行吟乐。
游蜂冶蝶拨不开,粉趐云动鸣轻雷。
霜前姿性本介洁,肯受浼辱宁摧颓。
道人犹拣鲜鲜蕊,铜瓶换浸重添水。
一声清磬晓窗深,香边坐断三千偈。
歌缘酒分从来轻,正色已定十种名。
来年自种先献佛,不应直为杯中物。
阳乌翅焦云崔嵬,避热马转南山隈。
边湖兴熟厌频往,幽讨林落穿莓苔。
涧声引步陟层岭,亭矗路侧双扉开。
泓泉湛碧透坤轴,合有龙卧专风雷。
抚栏立瞰眩奇閟,漱挹未敢持深杯。
瘦筇趋寺更幽寂,苴补不到櫩楹摧。
老僧肃揖选凉坐,借床过夜容裴回。
神灵变异亦喜客,跂脉现状潜鳞鳃。
从容瞻敬忽无睹,应悯堕世馀氛埃。
堂中遗像成三老,英爽长在游天垓。
认题扫壁说前辈,今昔玩视俱悠哉。
出门因爱月正午,桂子秋到须重来。
人心怀感初因喜,感到极时还堕泪。
亦犹雕琢用功深,自发诗中平淡意。
更须绝处悟一回,方知迷梦唤醒来。
今谁得此微妙法,诚斋四集新板开。
我尝读之未盈卷,万汇纷纶空里转。
君不见严陵使君敛眉头,清虚山水吟两秋。
又不见国学先生离文句,变现佛魔麾总去。
相逢三翁同肺肠,江西吴蜀如一乡。
只怜我似臭革囊,任翁薰染终难香。